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近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材料革新与技艺发展

2010-09-21 19:02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传统岭南园林以洋风浓郁、世俗性、娱乐性强而个性凸显,后世逐渐形成多元并蓄、经世致用的地方特色,“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晋《博物志》云:“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南裔指岭南,古属百越之地。

  岭南地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岭南地区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港澳台等地区,狭义多指今广东省版图。本文案例虽多位于广东省范围,然而这些园林均为岭南古典园林代表作,具有典型岭南地域特色。且位于岭南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处于岭南文化核心辐射范围,其造园材料革新与技艺发展可以代表近代岭南私家园林主要变革历程2。

  岭南造园自南越古国始,至今逾2000年历史。

  自明清以后,中西贸易密切发展,大量新型建筑材料引入成为园林建筑新元素,使得岭南园林建筑风貌样式多样。“岭南地近港澳?接触西洋文明可谓得风气之先?如西洋式的石栏杆、西洋进口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本文以时间为主轴,关注19一20世纪初特定转型期岭南私家园林,如行商园林、士大夫园林商贾园林以及华侨园林等。探讨新型建筑材料运用种类、方式、特点以及其对岭南造园技艺发展的关系。试图勾勒转型期岭南传统私家园林中新型建筑材料运用脉络,分析其对岭南建筑近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1传统观念变革的滥觞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半官半商性质的对外贸易组织,垄断大清帝国的夷人商务。充当政府与洋商之间桥梁的行商积聚大量财力物力,成为当时岭南社会乃至全中国之特殊阶层。行商宅院园林也随行商势力兴盛而渐兴起,他们长年累月与海外夷人接触,其审美意趣和品位与其他商人相异,故行商花园多有洋味,莫伯治先生称之为行商花园。

  清廷曾制定禁令限定外商于商馆内活动,准许外商每月至行商花园游玩。故行商花园性质特殊,既是私家园林,也是对外交流的窗口,被称之为“涉外办事处”。彼时外商在游记中所记载的见闻、所作绘画作品等均是研究行商花园重要的历史资料。从中我们可推想行商园林面貌,并且寻觅已使用某些新型建筑材料的蛛丝马迹。

  威廉姆斯(S.Wells Williams)在《中国》(1889年)一书中曾举例说明十三行商豪华建筑:“行商独占时代,广州商人之中,在其行馆中皆附属有工程浩大,各式具备的花园。其中有变化万千的全部玻璃造成的亭榭。此种可惊人之建筑物,不闭外户,亦无从侵入;同孚行与其海山仙馆名噪一时。《番禺县续志》记载潘仕成“创筑荔香园于西门外半塘,颜日‘海山仙馆”’,习称潘园。海山仙馆约建于道光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84J4—1847年)间。我们可从诸多文献中了解海山仙馆瑰丽美景,且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园林。《清朝野史大观》描写“潘仕成盛时,姬妾数十人。造一处大楼处,人各一室,其窗壁悉用玻璃,彼此通明。威廉·亨特所着《1日中国杂记》转载1860年4月”日一封寄自广州的信,可窥见潘园局部西式建筑风貌:“我最近参观了一名叫潘庭官的中国商人的房产??房间里面也装饰着大理石的圆柱极高大的镜子、名贵的木料做的家具漆着日本油漆,天鹅绒或丝质的地毯装点着一个个房间。间壁上刻着美丽的通花纹样,从一个房间里面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房间。镶着宝石的枝形吊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整个建筑群包括30多组建筑物,相互之间用走廊连接,走廊都有圆柱和大理石铺的地面。妇女们住的闺房则更不止是东方式的华丽了。”结合其他史料,可以想象海山仙馆中部分建筑或者建筑局部,可能已采用西式建筑手法。至少能推测出玻璃和铁材料运用。这也许可视为目前已知文献中,岭南园林使用新型建筑材料之滥觞。另外从十三行公行统制商品,我们亦可看到行商输入洋货中有玻璃器和金属类,不失为~个旁证。

  有学者认为:北京皇家圆明园和广州行商园林均为最早引进西方机巧器物和新型材料(如大型玻璃墙壁和隔断)的实例。然而两者各有不同的思想背景和设计手法,皇家园林是西方人亲自参与设计施工,一切概从西式,自立一隅,形成异域风光:岭南行商园林则吸收外来文化,由工匠灵活运用于中国园林自我本体之中,形成新的艺术特征旧。

  然而行商花园确是已知文献记载岭南较早运用西洋材料的案例,笔者认为可视为岭南古典园林变革之滥觞。

  2传统园林装饰的创新

  近代岭南园林西式装饰元素琳琅满目,如玻璃、铸铁、马赛克等均洋韵十足。彩色玻璃是其中较突出的装饰类型,其在传统园林中的创新性运用有代表意义。

  古人常把玻璃视为上天赐予的礼物,多用于器物制作。玻璃发展为建筑采光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清雍正年间,玻璃仅作为珍贵朝贡物品在宫中使用(“员外朗海望奉上谕:圆明园后殿内仙楼下做双园玻璃窗一件,做样呈览过再做。山东傅山颜神镇用“马牙石为干,紫石为软,凌子石以为莹4”之法生产彩色玻璃亦多供宫廷器物使用。而此时近代通商口岸洋房建筑,已“洋楼耸峙,高入云霄,八面窗棂,玻璃五色,铁栏铅瓦,玉扇铜环”。

  广府地区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和可园,是晚清岭南私家园林艺术代表作。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大量使用“红毛”5彩色玻璃,为清晚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清晖园于1888年渐成完整格局,窗户多装饰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据记载系当年岭南玻璃制造业工匠利用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传统的蚀刻、车磨手绘等工艺加工制成”。

  从现存实例可以看出,岭南传统园林建筑对彩色玻璃的接受与运用,是从融合到创新的过程。样式大致可以总结为2类:一类为传统式样改良式——窗棂为岭南传统木构式样,如回纹式、橄榄景式, 棂心镶嵌蚀刻花鸟套色玻璃:另一类更富有西洋风式——拱形长窗构图,配有石膏线装饰,窗棂结构颇有哥特式教堂玫瑰窗意趣。

  除此之外,具有新艺术风格铁枝栏杆、铁艺窗、铁花架等元素也使用较多。这些新装饰材料渲染了岭南文化世俗特性,使其更倾向市井化审美情趣,然而对岭南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并无实质性革新。

  3传统园林建造技术的借鉴

  随着口岸进一步开放,源源不断的外来建筑材料和技术对岭南传统建筑产生了巨大冲击。部分岭南传统私家园林尝试借鉴外来先进建筑技术,这些园林在近代岭南造园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潮阳西园与林园都是这样的园林,其继承了岭南传统园林精髓,同时积极借鉴西方园林形式、大胆运用近代新材料和技术手段,促进了岭南园林建造技术进步。

  西园建于1898—1909年间,园主人肖钦初为建筑承包商而至洋行买办,后成为汕头着名实业家。西园较粤中传统园林近代化程度更深,不仅采用了当时极为少见的平板玻璃、铁枝柱、铸件、水泥等,并且能娴熟利用新型材料的各种性能,营造了像穹窿光棚、悬板石桥、螺径这类现代化的园林艺术形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制作成模型在北京博览会展览。

  位于南端三角地段的书斋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使用了只有在西式建筑中才能得以见到的悬板式和同轴旋转式楼梯。悬板式楼梯设立在书斋楼阁与假山相连处,该楼梯应用力学结构原理,由墙体中悬出,不设梯梁,依靠材料自身咬合而形成悬臂。“螺径”楼梯则连接假山上圆亭与半地下“水晶篇”,以同轴垂直悬板叠合成梯级,既节省用地,也解决了垂直交通问题,并显示结构悬挑之美,成为园中一景。这些结构保留至今依然坚固如初,反映当时工匠对新材料与新结构运用技艺水平之高。此外,中部水池石桥采用折形平面,石板厚约15cm,桥下无柱支撑,构作亦相当大胆。桥上栏杆用细铁枝柱构成图案花纹,极似欧洲近代新艺术运动风格,奇特轻巧;圆亭玻璃项,下由木支架相托,而外壁亦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假山主体选用潮阳桑田乡一带的海石构筑,内用水泥和铁条为骨架而构造成型;在水晶篇临水一面用玻璃墙相隔,内以钢筋混凝土浇筑主体结构,在室内可望池中游鱼嬉戏。园中还大量采用了西式垂花柱,玲珑通透的彩色玻璃窗扇。西式拱窗楣和宝瓶琉璃栏杆等结构和装饰构件比比皆是。林园同样采用中西合璧的手法,岭南园林和西式别墅建筑合而为一,引人入胜恻。

  西园与林园运用了以往岭南园林未曾使用的造园技艺,是转型期岭南园林建造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其构建较粤中四大名园晚,正值外来建筑文化与新材料大量传入潮汕地区之时。园内所采用新建筑形式,受到西洋建筑较大影响;西园园主原本就是建筑工程承包商,曾在汕头承建过洋楼,对西方建筑技术有所了解,生活习惯亦受西方影响,故更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下的心理取向和技术取向。

  4传统园林建筑样式的突破

  近代后期,岭南私家园林在被动接受先进文化时,主动引入先进技术。无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华侨,将西方文化移植回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开阔视野促使侨乡诞生了更多样式独特的园林建筑样式。开平塘口镇立园(1926—1936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园主为旅美华侨谢维立。

  园中大量运用水泥、钢筋、铁条、铁钉、花式地砖和玻璃以及柚木、坤甸木等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几乎全是谢维立从国外或中国香港购买后,经水路运回。如园中醒目的风水打虎鞭就是“谢维立去信给在美国的亲人,要他们在德国订造的2条上等钢质柱子,分节用船运回立园PJIll]0立园专为运送材料方便而开凿直通潭江的运河,至今依然行使航运功能:大量西式新型建筑材料虽然改变了立园传统园林风貌,但立园整体表达意趣依然是中国古典式的。牌坊、蹲狮、传统石质栏杆、屋脊吻兽、风水井、水榭及风水塔等均散发出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具有西式风貌的建筑鸟巢和花藤亭并置其中,也是取中国文化“乌语花香”之意境。

  中式与西式样式同处而和谐统一。立园在“洋为中用”思想指导下,将西方新材料、新技术与本土建筑文化、生活习俗相结合,设计和创造了新颖的园林建筑式样,成为近代岭南园林设计史上具有重要贡献的园林之一。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园中命名为“思源亭”

  的井亭,本是为解子嗣不旺而兴建的风水亭。营建立园之时,正是梁板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技术和悬挑结构技术取代砖木结构成为开平地方建筑主流技术的时期。此时开平乡土民居碉楼中普遍出现用于防御射击的悬挑半封闭式圆形碉角台,俗称燕子窝,后逐渐发展为开平地方性建筑符号。立园设计者对燕子窝符号进行抽象与重组,结合传统风水亭特点,利用水泥等材料特性,发展出一种新式亭,别有一番现代趣味。花藤亭是园中养花的小品建筑,取意花香。亭平面方形,上覆盖圆拱顶,四壁皆为通透钢筋水泥漏花墙。外观虽西化,然细细琢磨,所有水泥花墙的图案纹样均为中国传统题材,如海棠花窗、梅花式楹联及以云纹、日纹等吉祥纹样为主题的装饰漏墙。水泥漏墙做工精美,采用钢筋水泥制作而成。初看疑为预制装配式水泥制品,观其细部,可知水泥花墙系工匠专门为立园独立设计制作,目前在别的地区尚未发现。这些制作反映出工匠对水泥钢筋新材料特性有充分了解,并能熟练利用其性能进行设计制作。

  由于时代发展,立园在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方面较西园等更具有创新性,已超越照搬西方建筑形式的阶段。能充分利用材料特性,结合岭南传统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这种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命题,今天依然是建筑设计界讨论的热点。我们发现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立园中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较完美的回答。

  5结语

  岭南私家园林在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方面有着悠久传统,从最初简单模仿、熟练借鉴而至运用自如的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 段。从现存案例来分析,我们可知新型建筑材料运用和园林所处具体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粤中园林较粤东园林更早运用西式建筑材料,这与广州口岸比汕头口岸更早开放不无关系。

  不可胜数的岭南园林早已湮没不见。本文所举案例虽数量有限,却为我们相略勾勒了20世纪初期岭南私家园林在接受和运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历史轨迹。值得强调的是,清末民初岭南传统园林对待西式文化“由表及里”的理解和吸收,均与近代岭南建筑发展一脉相承,同时也为近现代岭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迪。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仅仅关注园林建筑本身是不够的,还要涉及岭南其他建筑类型研究,以及深入到近代经济、近代社会等相关领域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周维杈。中国古典园林史【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陈薇。中国私家园林的流变【J】。建筑师,1999(10):104—108。

  【3】李国荣,林伟森。广州十三行纪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83。

  【4】贾植芳近代中国经济社会【M1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12—113。

  【51孟宪军。从岭南园林看中外文化交流【D】广州:暨南大学,2001.23。

  【6】杨宏烈。广州泛十三行商埠文化遗址开发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52。

  【7】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8】何兆恒。岭南名园数清晖【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12。

  【9】陆琦。潮阳西园【J】。广东园林,2007(2):78—79。

  【10】邓其生,彭长歆潮阳西园:中西合璧的岭南近代园林【J】中国园林,2004(6):54—57。

  【11】张健人,黄继烨。开平立园【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51。

延伸阅读:材料 园林 技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