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3 14:16 中华建筑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散装水泥发展全局、影响到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工作。加强散装水泥宣传工作,不仅是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散装水泥的舆论氛围的需要,也是推进散装水泥向更高阶段发展,实现“三位一体”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散装水泥舆论宣传,搞好政策指导,营造良好氛围,展示散装水泥发展成就,凝聚各方力量,沟通领导和基层,服务散装水泥决策。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真正了解发展散装水泥对促进循环经济、厉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积极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建立散装水泥宣传长效机制,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散装水泥宣传周的形式和内容的同时,积极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把散装水泥宣传活动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探索拓宽宣传渠道,使国家有关发展散装水泥产业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粗浅剖析。
当前散装水泥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宣传活动中的“形象性”的宣传比较突出,载体的各种宣传形式和内容长久不变缺少新意。当今是信息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材、建筑业不断进步,散装水泥产业链也不断延伸扩展,而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它不仅在水泥使用中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效果明显,而且在发展低碳建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对它的宣传活动仅仅局限于每年的宣传周期间进行一些宣传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散装水泥产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目前散装水泥宣传活动以媒体宣传、悬挂横幅标语、开展咨询宣传、举办图片巡回展宣传、开座谈会等传统方式为主,总的来说突破甚少,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根本不能满足群众求新、求变的心理,久而久之,缺乏新意的宣传不仅难被群众接受,达不到预期效果,就连散装水泥宣传工作者本身也觉得重复乏味,逐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宣传活动中突击性和应付性比较明显,宣传取得的效果甚微。宣传活动求有不求鲜现象十分突出。目前的散装水泥宣传大都是根据上级部署,配合当前散装水泥管理的重点工作开展的。比如:整治城市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砂浆以及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但是,正因为如此,散装水泥宣传呈现出一种突击性和应付性,整治活动结束,宣传活动就换了主题,而良好的散装水泥环保节约意识的形成却需要长期宣传教育才能奏效,短期的突击宣传根本无法使水泥使用者环保节能意识形态和习惯有较大改变。宣传教育内容痼癖,效果不显著,散装水泥宣传教育工作很多浮于表面,走过场、搞形式,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开数次大会、发许多传单、搞一回“万人签名”的噱头就算对整个社会和企业面对面进行了宣传,水泥使用者就能提高节能环保意识,事实上这样的宣传效果如何,值得我们深思。
3.宣传活动中的渠道过窄,形式单一。在实际工作中,水泥用户和建设单位不仅需要了解国家对城市“禁现”以及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更需要了解与之相适应的返退专项资金鼓励优惠政策的具体要求、程序、时限、步骤,返退业务什么时间办、怎么办以及需要哪些材料等等。因此,作为散装水泥管理机构,既要开展城市“禁现”和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工作,又要积极主动为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既要及时让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国家对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又要把握新要求、落实新任务,更好地宣传国家散装水泥工作方针政策、促进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支持散装水泥、推行政务公开以及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持久就地开展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把散装水泥宣传活动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使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
4.宣传活动是散装水泥一家作战,部门协作不足。“散装水泥节能环保系万户”,这是多年前就叫响的一句宣传口号,充分表明了散装水泥节能环保宣传应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然而在实施散装水泥环保节能宣传活动时,多半仍是靠散装水泥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其他部门很少提及这项工作,即使参与工作也是被动配合,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重责大部分落在散装水泥管理部门,工作量极大。
建立散装水泥宣传长效机制的几点意见
1.走向社会化,摆脱单兵作战局面。散装水泥节能环保系千家万户,宣传工作仅靠散装水泥管理部门一家完成,难免势单力薄,容易顾此失彼。只有扩大它的实施主体,将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推向社会化,使之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保障人员和资金,才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使散装水泥节能环保意识真正深入人心,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成功经验,在散装水泥宣传教育上政府都予以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保证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并且都有政府组织协调和负责此项工作。
2.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扩大宣传面和知晓面。21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各类信息纷繁复杂,汹涌而来。充斥着世界各个角落,单靠宣传人员的力量要做好散装水泥宣传工作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各种传媒力量,将散装水泥节能环保的渠道大范围地传递出去,造成潜移默化的舆论影响。运用媒介进行宣传,要做到三个注意:一是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倡导从我做起,大力使用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树立良好的节约环保意识;二是要注意避免单方面灌输的单纯说教宣传,多做分析和思考,通过身边的浅显事例,来说服和教育人;三是要力求在多种媒体上宣传散装水泥节能环保这个共同主题,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扩大影响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3G等通讯器材和业务也都成为宣传的一种媒介,抓住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在这些媒体上做宣传,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3.宣传方式要推陈出新,以解决宣传方式单一问题。宣传是一个广而告知的过程,它的影响力如何,首先取决于吸引到的注意力,毫无创意的宣传要达到影响水泥使用者参与改变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不良习惯的目的是不太可能的,当今社会人们每一天接触的信息难以计数,要使散装水泥宣传工作达到效果,更需要多花心思,巧为创新。为此,可考虑:一是定期不定期举办散装水泥座谈会和辅导会。每季度召集水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举办座谈会,介绍国家关于城市“禁现”和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预拌混凝土的各项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现场答疑,解决好水泥使用者和建设单位对当前散装水泥政策的理解、及使用袋装水泥必须履行缴纳专项资金社会义务等问题,切实提高水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对国家散装水泥的政策了解度,使散装水泥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在日常散装水泥专项征收、管理工作和城市“禁现”执法检查工作的同时要进行散装水泥政策宣传。散装水泥工作人员到水泥企业和建设单位进行日常的专资征管和城市“禁现”执法检查的同时,要对企业和建设单位的法人、财务人员,对其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辅导,特别要把新近颁布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相关的散装水泥政策措施作为辅导的重点,使水泥企业、建设单位及时了解、掌握、用好新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在办证服务大厅设置散装水泥宣传咨询台。将散装水泥服务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南等制作成宣传版,悬挂在办证服务大厅,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监督;把新近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印制成宣传单,在散装水泥咨询台免费发放给前来办理业务的客人。
4.强化队伍建设,解决不能持久宣传问题。宣传工作不能持之以恒开展,是宣传工作中的顽疾。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宣传力量薄弱问题。一是要鼓励和支持宣传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散装办领导要带头多撰稿、多投稿,积极向散装水泥报刊、网站提供宣传素材、线索,做到上下互动,确保信息畅通。严格稿件审核制度,把好政策关、文字关、数字关。二是通过举办新闻宣传培训和专题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宣传人员,有效整合宣传力量,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写作能力,在散装水泥管理系统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宣传队伍,为搞好宣传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三是把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考评内容,落实奖惩措施,为保证制度落到实处,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时时监督。年初下指标定任务,规定每人必须有一篇宣传文章在报刊发表或会议交流,将完成宣传任务与个人考评挂钩,计入考评档案,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依据。
5.树立一批典型,解决宣传引路不力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引路。散装水泥宣传是展示散装水泥成果、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推动创新的有效途径。对工作中出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及先进事迹,要及时整理挖掘,落实宣传和经验推广。特别是各地区要认真总结在城市“禁现”、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工作和在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的好的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介绍,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工作取得成效。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成败得失,关系到社会各界对散装水泥工作的认知水平和支持程度,关系到散装水泥行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关系到散装水泥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通过宣传散装水泥发展成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散装水泥管理部门的社会地位。
总之,散装水泥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社会工程,社会日新月异,水泥的使用者和参与者的群体也进一步地复杂多样化,对散装水泥宣传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提高广大散装水泥工作者对散装水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散装水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