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6 16:57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引言
近年来,作为城市文明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其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也日趋多样化、综合性,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然而,在为一个个“城市巨人”的崛起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高层建筑自身潜伏着火灾隐患的严重性,看到火灾造成的后果的残酷性和技术装备的局限性,看到探索如何避免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火灾危害的迫切性。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由于其本身结构复杂、火灾蔓延途径多等特点,如果不能在初期阶段得到有效控制,等到发展、猛烈阶段,即使有充足精良的消防器材装备和兵力,也难以控制和扑灭,势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如:近期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德汇大酒店的火灾,大火造成5人死亡,火灾过火面积6.5万平方米,涉及经营商户1046户,保守估计损失已达5亿多元。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引以为豪的摩天大楼的同时,也应把消防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使城市的“巨人”远离火魔的摧残和伤害。
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高层建筑火灾快速反应的问题
在实际战斗中,消防部队快速反应主要体现在三大难点。一是出救速度极限问题。假设某高层或地下建筑发生火灾,3分钟后火灾报警系统发出警报,5分钟后工作人员确认火灾并报警,消防第一出动力量再于5分钟后到达现场,用2分钟简要了解火场情况,随后战斗铺开,至此,前后共耗时15分钟。这15分钟尚不包括火情侦查和到达着火点的时间,就已经是消防部队出救的极限速度。但火情是不等人的,高层建筑火灾在火灾燃烧的猛烈阶段,热烟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速度为0.5-0.8米/秒;烟气沿楼梯间等竖向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米/秒。500 以上的热烟所到之处,既会使可燃物起火而蔓延。加之楼层越高风速越快(90米高处的风速达15米/秒),在风力作用下,着火物所需的氧气供应充分,火场热对流加快,其“烟囱效应”也随之增强,燃烧愈来愈猛烈,火势蔓延更为加快。此时再展开一系列战斗行动,其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战斗行动成败还不得而知。二是出救力量极限问题。快速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是成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前提条件。因为此类火灾蔓延迅速,扑救困难,灭火用水量大,需要灭火车辆多。登高、照明、破拆、排烟车等都是必备车种。当指挥中心接到高层或地下建筑起火的报警后,指挥员在命令辖区中队出动的同时,能否及时判断出救力量的极限,立即一次性调集足够的其他灭火力量赶赴火场,同时全勤指挥部应立即出动,第一时间形成扑救火灾的优势力量,将决定灭火战斗的成败。三是首战力量控制问题。首战力量战斗展开的成败与否决定扑救的成败。首战力量到场迅速,在火灾初期阶段迅速到达火点,采取果断措施,是能够将火灾消灭的。
2、高层建筑火灾的群众疏散问题
在火灾情况下,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会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而下降,表现为在疏散过程中惊慌失措,加之受到不同程度的烟气、高温、火焰的威胁和侵扰,很难在疏散时形成稳定有序的人员流动。因此,在群众疏散的问题上,我们要面对两个矛盾。一是疏散方向与火势蔓延的矛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灼热烟气和有毒气体的迅速流动是造成火势蔓延和人身伤亡的重要因素。而此类设施人员集中,疏散设施少,高层民用建筑容纳人数多在千人以上,而疏散通道不可能设置得很多,因此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尤其是高层建筑高度高,层数多,人员一般集中于上部,垂直疏散距离远,需要疏散的时间长,而且疏散方向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不得不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进行疏散。二是进攻与外撤的矛盾。防烟、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的重要构成,为在火灾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延缓烟气流动的速度,为保护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但与此同时,疏散通道往往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实施内部进攻的“必由之路”,这就必然的导致了人员的进攻与外撤的矛盾。疏散过程中,通道内部往往较为拥挤、嘈杂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员携带器材装备由通道作逆向行进,并且要铺设水带等,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会对人员向下疏散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人流拥堵、践踏,引发更大的混乱。
3、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斗员体能问题
消防员在保存行动能力的前提下,迅速到达着火点,是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始和成功的前提。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不顾战斗员的登高能力和进攻的登高途径,只靠消防队员的英勇顽强、负重登楼灭火,即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又耽误了时间。据测定,健康的消防队员负重登高8层楼(24米,负重登高一般良性体能极限高度,负重登高24米后依然可以保持良性体能,超过24米则体能会骤然下降)前后生理比较为:登高前心率72次/分,登高后心率168次/分;登高前呼吸24次/分,登高后呼吸32次/分。而试验证明,一名体魄健壮的人,心率超过180次/分,呼吸超过40次/分的话,15分钟后就会失去活动能力。况且,以上仅仅是最理想的假设情况,实际战斗中还必须考虑到战斗员的心理压力、火势变化和空气呼吸器的消耗。中等劳动强度情况下,消防队员正常使用的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时间大多在30至45分钟之间。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中,战斗员的体力消耗量特别大,其强度远远超过中等劳动强度,对氧气的需求和一次性呼吸的含氧量也随之加大,已经超出了空气呼吸器的工作标准。廊坊武警学院曾做过满负荷运动后,立即佩戴空气呼吸器的实验,测试证明空气呼吸器仅能供氧5-10分钟,而且一次性供氧量不足,极有可能引起头晕、胸闷、眼花等症状。
4、高层建筑火灾的火场供水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火灾荷载大、人员集中,其火灾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火灾扑救极其困难,特别是能否保证火灾扑救中的及时、不间断供灭火剂,将直接关系灭火救援成败。高层建筑火场供水以“以固为主,固移结合”为战术原则,但通常,室内消防给水设施不能正常供水,或供水能力不能满足火场需要,只能从外部铺设供水干线扑救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外部供水就对器材装备提出了较高要求。现阶段,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强调登高车、高喷车等特种车辆,而忽略了泵浦车辆和基本器材的建设。“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高层—远距离供水应用技术研究”实地测试结果说明,单车单干线,采用中低压泵单泵供水出2支Φ19mm水枪,垂直供水高度达150m。当火场高度超过单辆消防车供水能力时,可用同类车或功率相仿的车泵进行多车单干线耦合供水(三车串联单干线测试高度可达246m)。相比较泵浦车辆,在应对高层建筑火灾时,供水水带的选择和配备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必须考虑垂直供水对消防车水泵口处几盘水带的负荷压力。目前可作为供水主战车的主要有国产东风140、145、153型泵浦水罐消防车、北方奔驰车、斯太尔车、五十铃车等,普遍使用的是采用快式三卡接口的13、16型水带。此类车型低压区压力约在10kg/cm;中压区在18-20kg/cm ;高压区在40kg/cm 左右,水带工作压力约在1.3-2.0Mpa之间,接口工作压力为16kg/cm ,耐压测试为24kg/cm 。现在我们中压泵出水口压力满压供水时可达2.5Mpa,这个压力已经超过了上述水带的工作压力。当向高层建筑供水时,为了尽量多供水,一般都会将消防泵的能力用到最大,此时消防泵口的几盘随时会发生破裂或蹦口。为此,部队应配备专门用于高层建筑灭火时使用的专用水带及接口,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高层建筑火灾中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1、运筹帷幄,把握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环节
(1)成立火场组织指挥机构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实施扑救难度较大,投入的灭火力量多且持续时间长,为了使火场指挥有效统一,应设立火场指挥部,迅速明确各参战力量和社会联动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各个指挥环节高效畅通。
(2)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是高层建筑火灾应贯彻“固移结合”的原则进行人员疏散与救生。二是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疏散和营救。要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封闭楼梯进行疏散营救;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疏散营救;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在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的情况下,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营救。三是利用移动消防装备救人(在利用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疏散救人的同时,还应尽可能采用举高车开辟外围救人通道,实施救人,条件许可还可以考虑直升机救人等)。
(3)组织不间断的火场供水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应主要依靠建筑内给水管网以及各种固定灭火设施,立足于利用室内消防灭火设施自救为主,各种移动式消防装备为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重要部位应能自动灭火外,消防队到达火场后战斗行动步骤为:
①将消防车停靠在高层建筑附近水源处。
②供水车上战斗员,沿进攻路线进入着火层,使用楼层消火栓灭火,同时用消火栓处按钮启动消防固定水泵。
③在使用消火栓灭火的同时,检查各灭火设施的灭火与阻火效能,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④根据火场用水情况,视需要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补充消防用水量。
⑤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100m)应设置自救能力较强、扑救初期火灾效果较好的固定或自动灭火设施及给水管网系统。
(4)做好火场安全防范工作
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烟气毒气重,建筑外部飞溅火灾残留物及飞火威胁严重,人员逃生困难,救生装备展开困难,这些都导致了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危险性,美国9.11事件中牺牲大量消防队员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做好火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是扑救当中的重要环节。要设立火场警戒和火场观察哨,明确联络信号密切注视火场变化,并由交警、巡警对火场周围道路实施交通管制。指挥部根据观察哨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力量部署,可为成功扑灭高层建筑火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灵活机动,坚持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方法,提升部队灭火救援的能力
高层建筑火灾,火场情况比较复杂。受气候、时间等情况的影响,变化也比较大,计划一般都是从最坏处着想的,调集的力量比较多,只有坚持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方法,正确地实施指挥,才能避免火场力量调集不足的问题,又不过多地调集力量造成浪费。在实施指挥中,应坚持和注意的问题是:
(1)根据气候、时间判断,通过授警时的询问、火情侦察等方法迅速准确地判断火灾规模,及时向火场调集足够的力量。一般情况下,第一出动不应少于出四支水枪的力量;在大风或夜间情况下,第一出动和首批增援力量应同时调出,力争首战告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2)不断组织火情侦察,掌握火势蔓延的方向,及时部署、调整灭火力量,并督促检查落实。
在部署灭火力量时,一定要坚持供水、灭火一条线的战术方法。
(3)根据火场情况和出动力量及时编成灭火指挥系统。一般情况下不宜实行一级指挥,按二、三级指挥的要求编成,即:公安消防总(支、大)队指挥,公安消防中队指挥的二级指挥系统和公安消防总(支、大)队指挥、战斗段指挥、公安消防中队指挥的三级指挥系统。不管实行几级指挥,指挥部均应设前沿指挥部、灭火指挥组和通讯联络组,其它各组,后勤、政治宣传、安全疏散组等可根据需要设置。
(4)对没有防火隔离板的管道井、电缆井、排烟、排气道要有人随时观察,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开启排烟设备或破拆自然排烟时,要充分做好发动进攻的准备工作,决不可变利为弊。
(5)做好火灾扑救记录,以利于不断总结提高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能力。
四、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复杂而重要的一项新形势下的灭火救援工作,这给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灭火作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社会更加关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 卢兆明,陆君安,黄崇超等。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综合评估,CSIAM第五届年会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 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