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3 14:04 中华建筑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目前,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乃至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在节约用地、改善城市形象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比一般建筑大得多。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水是主要的灭火剂。是否有足够的水压不间断地送到水枪阵地上,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的成败。
高层建筑供水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灭火抢险已成为当今火灾扑救中的“三难”(“三难”是指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三种火灾)之一,而高层建筑火灾的消防给水是灭火的基础,又是难中之难。
高层建筑最大的难点在于,首先自救系统不是万能的。高层建筑尽管立足自救,但是落后的自救系统一旦失灵,或自救系统虽可工作但不能满足使用效能(覆盖面、用水量),灭火还必须依靠消防队的移动设施和装备去扑救。例如,哈尔滨市天鹅饭店火灾、广州市文化大楼工地火灾、北京市紫薇宾馆工地火灾、兰州市丝路商厦火灾等,都调用了大量消防移动式灭火设施和装备。
其次,给水系统安装中规范性不强。施工中的高层建筑,内部消防给水系统尚未形成,施工用水水压低,发生火灾后灭火用水几乎完全依靠消防队的移动式灭火给水设施。一些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水系统与市政给水管网未按原消防审核的要求接通。
再其次,系统老化导致失效。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层建筑,尽管在设计上全面立足自救,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如设备故障、年久老化、维修停用、管理不善、没有执行设计、改变使用功能等)仍有一定比例的火灾需要消防队移动式灭火设施和装备进行施救处理。例如巴西圣保罗市安的拉斯大楼火灾、焦马大楼火灾,日本大阪市千日百货大楼火灾,韩国汉城市大然阁旅社火灾都动用了大批移动式灭火力量。据美国资料介绍,美国有5%以上的高层建筑火灾需要调用消防队到现场进行灭火处理。从上述情况看,高层建筑的给水工作十分重要。
利用现有装备向高层供水的可能性
从我国消防部队车辆装备看,除少数特种车辆从国外引进外,其他全部为我国自产。
从我国水带线路的消防产品看,目前满足1.7兆帕~1.8兆帕耐压强度是没有问题的,部分企业生产的高压尼龙水带耐压强度已超过2.5兆帕。
从设计看,据上海、甘肃等地多次实验,解放东风(小型)(142型)消防车可满足130米的扬程,黄河(罗曼)消防车可满足170米的扬程。据上海消防总队在高层给水实验中统计,黄河消防车利用80米水带保证了100米高度的2支水枪同时出水。
理论依据
消防车最大供水高度为:
H1-2=HB-hd-h枪(式中H1-2为供水高度;HB为水泵压力;hd为水带压力损失;h枪为水枪要求的喷嘴压力)
1.解放(东风142类型)消防车利用65米水带(高压尼龙),设1支19毫米水枪,扑救室内火灾。
这时:HB=80米,(设计扬程),h枪=13.5米。
hd(按麻质水带计)每条=1.81米,使用水带按4条计,代入公式:
H1-2=HB-hd-h枪=80-1.81×4-13.5=59.26米=(0.5926兆帕)
2.黄河(罗曼)消防车(中型车)利用65米尼龙高压水带,设1支19毫米水枪扑救室内火灾时,这时:
HB=140米,h枪=13.5米,hd=1.81米,水带使用按9条计,代入公式:
H1-2=HB-hd-h枪=140-1.81-13.5=115.64米
根据上述计算,分别可得出解放(东风142类型)、黄河(罗曼类)消防车利用65米水带设2支水枪时最大给水高度。
根据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最大高度公式:
Hp=Hb-Hg-Hh(式中Hb为水泵出口压力,Hg为管网压力损失,按每10米损失0.016兆帕计;
Hh为室内最不利点消防栓所需压力,一般为23.5米;
Hp为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最大高度)
1.解放(东风142类型)消防车供水时:
Hb=80米,Hg=(50/10)×1.6米,这里高度按50米计;
Hh=23.5米,代入公式:
Hp=Hd-Hg-Hh=80-1.6×(50/10)-23.5=48.5米
2.黄河(罗曼中型类)消防车供水时:
Hb=140米,Hg=1.6×(100÷10)=16米,这里高度按100米计;
Hh=23.5米,代入公式:Hp=Hb-Hg-Hh=140-1.6×(100÷10)-23.5=100.5米
结 论
解放(东风142类型)消防车供水时:
1.利用65米高压尼龙水带,设1支19毫米水枪扑救室内火灾,可以保证60米供水高度;
2.利用水泵结合器时,可以保证50米供水高度。
黄河(罗曼中型类)消防车供水时:
1.利用65米高压尼龙水带,设1支19毫米水枪扑救室内火灾,可以保证100米的供水高度;
2.利用75米高压尼龙水带,阵地层设分水器,设2支19毫米水枪扑救室内火灾,可以保证100米供水高度。
为解决100米以上建筑的消防供水压力和流量,笔者认为可采用消防泵间串联(耦合供水)的办法较为理想。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