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文苑漫步 > 正文

专业景观建筑设计

2010-09-27 09:58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专业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内容涵盖相当广泛,并且具有神圣环境使命的学科和工作,它也同样是一门生活艺术。人们对专业专业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还处在一直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之中。地理学家把景观建筑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建筑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建筑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建筑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1984,Forman,1995);而更常见的是景观建筑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本文则从现代景观建筑的发展拓变为线索,然后从专业景观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生态性、艺术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笔者对现代专业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革巨大而深远,到了19世纪,被称为“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的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和英国建筑师沃克斯(Vaux)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的建造,标志着普通人生活景观的到来。以此为起点,景观建筑学从此走上自己的道路。

  1、自然主义的开始

  由于19世纪中后叶,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巴黎以自然主义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蜂起,人们注重对自然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同时利用人们的潜意识去描绘各种景观建筑的形态。这时候的专业景观建筑设计没有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包袱,但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仍然具有局限性。美国是个具有丰富的自然地貌的国家,这也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他重视大众游憩需要,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理论和建设;把风景建筑理念引入住区规划及城市规划;倡导国家公园概念,保护优美自然环境。他的工作和理念对近现代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快速发展的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但是作为现代专业景观建筑设计前沿的美国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专业景观建筑设计风格,走进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这时候的专业景观建筑设计还没有完全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

  2、现代主义的转承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作品的这种观念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的影响不仅在设计材料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范围,同时也将当时建筑设计推崇的“功能主义”带给了专业景观建筑设计。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先前某种形式主义和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同时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当时英国的景观设计大师唐纳德,在1942年发表了文章《现代住宅的现代园林》(ModernGardensforModernHouse)。或许受格罗皮乌斯不要历史的影响,文中他去掉了《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中欧洲园林史部分。他提出,景观设计师必须理解现代生活和现代建筑,抛弃所有陈规老套,20世纪的设计就是没有风格的。在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之间的严格划分,运用隔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文中提到了园林中使用的一些新材料,如玻璃、耐风雨侵蚀的胶合板和混凝土。同时“哈佛革命”的代表之一罗斯(JamesRose)也说:“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时期专业景观建筑设计比之以前明显的具有了公共的参与性和社会责任性。

  3、生态主义的关注

  1970年,第一个世界“地球日”确定,人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对环境的尊重之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对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而言,生态主义的观念阐述了,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世界上还有着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生命发展依赖关系。这一时期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哈普林也认为专业景观建筑设计者应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整个创作灵感,为激发人们的行为活动提供一个具艺术感召力的背景环境。他在一本工作笔记中记录了其独特的生态观——“在任何既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要素都具有历史必然性,设计者必须充分认识它们,然后才能以之为基础决定此环境中该发生些什么”。在1962年的旧金山海滨牧场共管住宅(SeaRanch)的设计中,哈普林先花费了两年时间调查基地,通过手绘“生态记谱”图的方法,将风、雨、阳光、自然生长的动植物、自然地貌和海滨景色等均列入设计考虑因素。而最终完成的住宅呈簇状排列,自然与建筑空间相互穿插,在不降低住宅密度的同时留出更多的空旷地,又保护了自然地貌,使新的设计成为当地长期自然变化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4、后现代主义的探索

  由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励,人们对艺术与景观的联系问题做了大量的探索。新一代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PeterWalker)综合了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在其充满神秘感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沃克运用简单的形体、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将自然材料以一种脱离这些材料原初的自然结构的方式集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种新结构中产生新意味的视觉综合体验。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被一种有着神秘氛围的艺术景象隐喻了出来,景观建筑在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气质。而施瓦茨(MarthaSchwartz)景观设计作品则否定其材料的真实性,以戏谑代替了严肃,复杂代替了简单,现代主义景观中的呆板与理性被设计者抛却了。设计者以艺术的构思与形式表达了对景观新的理解:景观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后现代主义者以近乎怪诞的新颖材料和交错混杂的构成体系反映社会的复杂和矛盾,以多样的形象体现多样的社会价值表达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给予弱势群体言说权力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想。

  专业景观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除了考虑生态原则,还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以及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所以可以说专业景观建筑设计蕴含着三个层次不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1)精神文脉与艺术层,这包括潜在于景观环境中的各种历史文化活动、风土民情、生活艺术经验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东西,其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城市以及建筑的精神风貌;2)环境生态层,这包括大环境下土地的利用、地形地貌的处理、水体、动植物、风、光照、声音等自然因素与人们各样生活活动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分析;3)心理感受层,基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与内容对人们心理感受以及人们的活动影响的分析。景观建筑学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自始至终贯穿于景观的三个层次。

延伸阅读:专业 建筑 设计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