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4 14:43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的采购代理机构在正式公开中标结果之前,先将专家评委推荐的第一中标人确定为“预中标人”,然后将此结果以“预中标”信息的形式对外发布,过了约定的公示期后,如果没有发现或没有收到反对意见或其他异议,则就将“预中标”的候选人确定为中标人,以示他们的招标采购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加客观公正。对此举措,笔者却不敢苟同,本人认为,发布“预中标”信息的做法,实在是弊多利少。
因法定的采购操作程序中,并没有发布“预中标”信息环节,此举很容易给采购代理机构“推卸”代理采购责任留下解脱的借口。众所周知,在正常的情况下,中标商的确定一般都是先由采购代理机构聘请的评标小组提出中标候选人的顺序表,即排出第一中标人、第二中标人……,再由采购代理机构转交给采购人最终确定中标人,或由采购代理机构根据其接受的采购人的委托,直接为采购人确定中标商。这是通常的做法,也是《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的采购操作程序。在这个采购操作过程中,如果采购代理机构工作失误或存在某些舞弊行为,或有其他违法乱纪活动等而导致他们确定的中标人有失公正时,如,中标商的标书评审质量存在问题,或者中标商参与投标时的资格、资质等审查中存在问题等,那么,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应的评委就应对该工作结果负责,并且不得推卸责任,也不能找借口逃脱责任追究。而如果允许采购代理机构对外发布“预中标”信息,此举做起来好象是很简单,但,如果在存在问题被曝露时,采购代理机构却能有借口解脱,或能够利用该措施来掩盖存在问题。如,当有人事后反映中标商的资格存在问题时,他们就会利用已发布“预中标”信息公告而没有收到反对意见为由,推卸其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责任。再如,当有人反映标书评审存在不公平或舞弊问题时,他们同样也会利用在“预中标”信息发布期间没有收到举报为由,推卸他们在标书评审工作中的各种实质性存在问题等,总之,这种做法即使没有这些存在问题,也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他们是在推卸确定中标商的责任。
发布“预中标”信息的做法,很容易给少数别有用心分子的无理取闹留下了可乘之机。尽管政府采购活动是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但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而竞争,因而对绝大多数供应商来说,他们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基本都是“君子之争”。而对少数经营素质不高的供应商来说,则就会有另一种情形或想法,如,他们当中有的因未中标而不服气,有的见了别人中标而嫉妒眼红,有的与中标商关系不好等,出于这些种种不正常因素的考虑,有的供应商就会趁公示“预中标”信息之际,大肆发泄自己的私愤或无中生有地捣乱,乱说“预中标”的供应商资格存在问题,或标书评审存在问题,或虚假举报预中标的供应商存在行贿有关工作人员的问题等等,以此手段以及借此机会,一方面打击预中标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借机扰乱政府采购工作秩序,为自己不能中标而发泄怒气等,对此,如果没有了这个发布“预中标”信息的程序和环节,这些弊端也就不复存在,有意捣乱政府采购工作秩序的机会和借口也会明显减少。
“预中标”信息的发布,多此一举,不仅延长了采购周期,影响了采购工作效率,还可能影响到采购人的工作开展。大家知道,政府采购工作是讲究工作效率的,从采购操作程序上来看,在专家评委评审确定了供应商中标的排列顺序名单后,本来就没有对外发布“预中标”信息的法定程序,如果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至少先要拟定“预中标”信息的公告内容、选择发布信息的媒体,民众若有反映的,还要设立接收反馈意见的渠道,包括事前的准备、沟通的环节等,同时,还要明确专人负责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之“预中标”信息的发布,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公示期限,对此,从采购评审人员评定出中标候选人顺序名单后,到中标商确定之时,就必须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这就直接延长了采购工作期限,影响了采购工作效率。同时,如果采购项目是采购人急需使用的项目,那么,采购代理机构在法定的采购操作程序之外“增添”了这个发布“预中标”信息的环节,也直接影响了采购人对采购项目的及时使用,甚至于还会影响到他们正常工作的开展。
发布“预中标”信息,请一直没有参与监督的社会力量对评审结果“把关”,变相地凸显出采购代理机构对标书的评审质量缺乏应有的信心。从客观上讲,投标人在递交了他们编制的标书后,能否中标,其决定因素主要就把握在他们所编制的标书中,不同的标书能展现出不同的竞争力,对此,必须要求采购代理机构要认真评审投标人的标书,要从标书中科学合理地、客观公正地评选出最佳的供应商作为中标人,这是采购评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可含糊,也不可推卸。同时,对包括“预中标”供应商在内的所有投标人,其参与投标时的资格审查也是采购代理机构实施的,他们必须要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行为担负起责任。大家可以想象,如果采购代理机构严格实施供应商的资格审查,各位专家评委严格依法进行标书评审,采购代理机构严格依法操作,那么,对中标商的确定就应该没有含糊的环节,也绝对能经得起任何人的核实与检查,要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的质量、相信自己的代理采购结果,根本就无需对外发布“预中标”信息。而如果采购代理机构把预中标的信息对外公告,再请民众在中标人被确定的最后环节给予检举,就明显凸显出他们对自己代理采购的工作质量信心不足。反过来说,他们就是怕会“冒出”什么问题才增加发布“预中标”信息程序的,这说明他们的采购质量能过关吗?只能说明有些人“心虚”。
通过发布“预中标”信息确定中标商,也容易导致采购工作人员有一种依赖感,从而减低了工作的责任感,影响到采购项目的质量。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对外发布“预中标”信息环节,那么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聘请参与标书评审的专家评委等,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真正挑起工作责任,难以有推卸的机会和借口。而一旦有了对外发布“预中标”信息的环节,他们就会认为有人会替他们“把上”最后一关,即使不会如此,也会有借口逃脱责任。因而,就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如,对供应商的资格审查不力、对标书评审不严、对组织工作考虑得不全面等,从而导致采购工作的责任心不高,要求不严,其结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采购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