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15:01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意味着天无绝人之路。把这句谚语用到消防上,那就是一旦发生火灾,楼道、楼梯被浓烟、高温封锁时,人们还可以通过窗口、阳台逃生。通过窗口、阳台逃生,即建筑物外逃生,往往是人们逃离建筑物火灾的第二条路线。这条路线是否畅通、安全,有时会直接决定受困人员生命的安全。近年来,我国电动车的使用量激增,不少人把电动车停在大楼门厅充电,一旦发生火灾,有毒气体通过楼梯间往上蔓延,使人们无法从楼梯逃生,只能从建筑物外逃生。从建筑物外逃生有两种方式,一是向消防队求救,二是自卫逃生。受困火场的人只有平时做好必要的工作和掌握有关消防知识,才能在发生火灾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安全地逃生。
一、确保畅通的逃生通道
确保畅通的建筑物外逃生通道,是从建筑物外逃生取得成功的前提,这一点,住宅的居民和公共建筑物的使用人必须牢记心间。
1.预先选择逃生通道
高层建筑的建筑物外逃生通道一般选择消防车登高面的阳台或窗口;多层建筑选择的阳台或窗口必须是下面没有电线等阻挡物的;拉门式窗户每扇的宽度要大于0.5米,高度大于1米。
2.不用没有逃生出口的防盗窗
从消防的角度来看,在可以作为建筑物外逃生通道的阳台和窗口上装没有逃生出口的防盗窗是自绝后路的行为,国内外有太多的火灾案例证明这种行为往往使本来能逃生的受困者丧生于火场。有人认为,在消防应急包里配一把消防斧可以解决防盗窗没有逃生出口的问题,许多地方也确实这么配备了。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有人试验过在防盗窗上开辟逃生出口需要多大的力量,多少时间吗?老人、孩子能胜任吗?同时,残留的栏杆可能对逃生者造成伤害,砍断飞落的栏杆会给楼下的逃生者带来危险。人命关天的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不能凭想当然而为之。
3.清除内外障碍物
不要在阳台上堆放杂物,也不要在窗口外搭建花盆平台,它们都可能成为建筑物外逃生的障碍。
二、向消防队求救的准备工作
消防队营救是帮助受困人员逃离火场的重要方法。在许许多多的火灾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消防队奔赴火场,架起拉梯,展开挂钩梯,从浓烟滚滚的建筑物里把受困者一个个地救出。为了便于消防队发现受困者,家住楼上的居民平时应该准备好手电筒、口哨和彩色布条,以便必要时向到达火场的消防队求救。
三、自卫逃生
自卫逃生是受困人员从窗口、阳台逃离火场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在许多场合,消防队无法及时营救受困于建筑物内的人员。例如,那些远离消防站的市镇、村庄的多层建筑内的人们;那些消防队拉梯、挂钩梯达不到,而举高消防车无法及时赶到的中高层住宅的居民;那些因坡度大或登高场地不够,举高消防车无法在其邻近开展救援作业的高层建筑内的人们;那些因风力大,举高消防车无法升举救人时受困于建筑物内的人们,他们往往必须通过自卫逃生拯救自己生命。
1.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发展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专用的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一旦发生火灾,楼道、楼梯被浓烟、高温封锁时,人们就在阳台、窗口,通过扔棉被到地面再跳楼、搭木板到邻居阳台、爬下水管或撕裂被单或窗帘结绳逃生。这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使不少受困人员逃离火场,但也造成一些人受伤致残乃至丧生,毕竟这些方法都不够安全。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也迅速发展。如今,我国不但能自行制造各种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而且某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例如我国发明的恒速式缓降器在下降速度的误差、防潮防水性能和保质期年限等方面都领先于欧美、日本同类产品;我国发明,采用擒纵机构的链式逃生器可供多楼层的多人同时逃生,且有出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连普通的逃生绳,如今合格的产品也具有1吨的抗张强度,两端分别装有钢构和安全器,整条绳打绳结,再配以防滑手套,其安全性是二三十年前的一条普通麻绳无法相比的。
2.有关法规标准
2008年,国家出台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一部分:配备指南,对各种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使用高度、配备数量做出规定。各地政府对这类器材的应用也很重视,北京、江苏、山东、吉林等省市都在有关规定中倡导使用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山东省、吉林省还制定了缓降器配置的技术规范。重庆市安监局大楼率先配备了链式逃生器,并将以渝中区的多层、高层建筑为试点,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广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为公众带来更多的消防安全。
3.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滞后
在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和政府积极倡导的大环境下,城乡老百姓家庭还很少有主动配备这类器材的。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总认为火灾未必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因此认为这些器材没什么用。可从许多住宅火灾的案例来看,那些住在楼上而不幸遭遇火灾的家庭如果配备了一具悬挂式软梯或一条逃生绳,就能够死里逃生。配备这类器材就像平时使用汽车上的安全带那样,可能一二十年也没用上,但只要用上一次,作用就非常大了。另一个原因是公众消防安全宣传内容的滞后。在我国这几年出版的有关挂图、发行的有关小册子里,还在大力宣传撕裂被单结绳逃生、搭木板到邻家阳台逃生等二三十年前的就地取材逃生老方法,极少宣传逃生绳、应急逃生器、悬挂式软梯、缓降器等专用建筑物外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使老百姓无法了解这些器材,更无法理解配备这些器材能显著提高逃生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二楼、三楼,最高四楼的家庭宜配逃生绳;四楼到十二楼的家庭宜配逃生缓降器;四到六楼的家庭也可配悬挂式逃生梯。
4.亲身体验必不可少
要正确地使用专用的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不仅需要掌握有关知识,而且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掌握使用技能,提高使用的勇气。在这方面,上海东华大学做得很好。该校配备了专用的建筑物外火灾逃生演练装置,并在每年的11·9消防活动中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使用缓降器等逃生器材。许多女生、留学生积极参加演练。他们事后表示,通过演练,将来一旦发生火灾,他们敢用、也会使用这些器材。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物越建越多,这些建筑物的火灾死伤也相应地增加了,建筑物外逃生的安全性应该受到有关方面和公众更多的关注。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