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4 10:28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建筑环境上的色彩我们基本上依靠其自身的特点、意义来进行设计和应用的。
关键字:
色彩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它们组成了不同的图画点点滴滴间融入了我们的世界。色彩是指事物表面上反射光所呈现的颜色,也可以表现出一种倾向和情调,同时我们也用色彩表达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色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它在独立存在时是单纯的。而色彩在参与了社会活动后,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就会被这些所左右,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色彩在形成以后,被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赋予了不同的感情,不同的颜色的色相也可以体现出两种或几种截然不同情感意思。如:红色通常是热情、火热,也有易怒、暴躁,还有血腥、暴力等这几种感情;蓝色有着纯洁、冷静、阴郁等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也因为各自不同的地域、发展、环境、规律、时间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从而也有着不同的色彩爱好,一些色彩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思和情感,这些色彩就是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色彩。这些传统色彩常常被本民族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食、住、行等。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传统色彩都是不同,而每个传统色彩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传统色彩有着各自不同的国家传统的文化特点,如在中国汉民族的传统色彩表达中国汉族固有的文化特征,包含着建筑、服饰、绘画、雕刻、瓷器、漆器、剪纸等在内的艺术形式,每一种都体现出汉族人民色彩的应用和理解。传统色彩一直沿用至今,就表现出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本民族特点。我们中国在很久以前就确定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色彩的应用,在周代更是提出了“五彩”的说法。《周礼》中提及五色的记述。《左传》曾曰:“天有六气,发有五色,征为五声,淫生之疾。”六气源于五行之说,五色又与五行中金、木、水、火、土有机联系。“五色”是色彩的本原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即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而这“五色”中赤、黄、青更是与我们学习“色彩构成”中的“光的三原色”基本一样。而我们代表阴阳两极的黑色和白色更是我们学到的色彩知识里的“无色彩”。
带有装饰性的色彩并不是大自然中的色彩,它通过人们长时间的提炼和加工并且夸张性的表达出的色彩。如,我国北京故宫的色彩,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围墙,都是我国皇家用色的代表,黄色和红色表现出高贵、富有、庄严、大气、尊贵。在建筑中的色彩基本上都属于装饰色彩,是色彩需要大面积的用在外部的墙体和屋顶上。而且墙体和屋顶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出和其固有情感不同的效果,这和室内空间里的色彩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色彩在用于建筑环境和其他方面时会有一定的区别。而建筑物本身形体巨大和周围环境中的植物、雕塑、路面等相结合,表现出的环境色彩是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并且还会突出主题,这些都是色彩起到的效果。在不同城市中传统色彩不同意义,也对起应用有着约束的作用。
传统色彩是处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一个表情、一种无声的语言叙述。勒•柯布西埃曾指出“用色彩进行设计可使人能够从混乱中清理出头绪”。在当代的设计中,许多建筑如:居住区都是利用色彩来进行分区的。在建筑环境中一些公共空间,会利用色彩来引导人流的走向和活动区域。建筑环境上的色彩我们基本上依靠其自身的特点、意义来进行设计和应用的。根据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不同所进行的设计,有助于使建筑环境更富有情趣和人情味,使人们身处其中时身心放松、心情愉悦。而且色彩可以改变建筑的体积感和重量感,并对改善和调节整个区域环境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正常环境下建筑色彩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表达语言等效果。
建筑环境上应用的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暗示的作用,配合人体工程学的需要,改进建筑环境中的功能需求,感受环境的冷暖、舒畅、压抑、轻、重、并与周围景物在融合中形成对比,在一定政治、宗教上可以通过色彩的使用,让建筑环境带象征的意义,在建筑上的色彩应用和其他地方有相通之处,色彩应用的不多,一般不超过3种颜色。建筑环境中多用色与光进行结合。达到不同的效果,表现出设计师不同设计思想,体现建筑环境的地域或政治地位,或者强调建筑中一些重要的部位和中心点,营造气氛。
传统色彩是印刻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个风景,是摸不去的痕迹。我们沉醉在色彩的世界里,让色彩充斥着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每个神经,我们利用色彩,享受色彩,热爱色彩。与色彩相互碰撞使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情趣昂然,充满乐趣。在和不同颜色相遇的瞬间,我门感受着它的情感。色彩会使建筑环境变得微妙,把使用功能和艺术性进行巧妙的结合。在不需要添装修的前提下,对色彩运用的成功与否,决定我们设计成功和失败!对于我们每个设计者来说,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