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15:19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1、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
最早反映在弗兰克?盖里被认为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代表作:1989年设计的德国维特拉国际家居展览中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建于(1995~1997)年,作为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新建筑,盖里重新撰写了建筑手法的传统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解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解析了以后的结构。他对于空间本事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所谓的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感。
2、P·艾曼森(Peter Eisenman)
P·艾曼森(Peter Eisenman)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与P?艾曼森有较多联系,对其思想也有一定影响。艾曼森的两大作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克斯纳艺术中心与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艾曼森主持的DAAD学院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始于1987年,学院1996年底建成。原建筑呈折线互相联系,扩建部分在原有建筑北侧而且沿着山坡布置。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独具特色。设计借助计算机,建筑轴网的每个交点都在三度空间不断位移,多层次交叉、错动。利用扩建部分与己建成部分的空间作为中庭。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本来就极不规则,设计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予以发挥。沿中庭北侧布置单跑大楼梯,平面呈曲线状,坡度极缓而且有宽度变化,大楼梯与横跨中庭的天桥、顶光组合成极具特色的共享空间。由于高层的变化、结构的扭转、空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动感,这种扑朔迷离的空间在建筑艺术确实有所突破。DAAP学院的外立面也很有特色。新主入口由轻淡的红、绿、蓝三色组成交叉的状构图,具有独特的动感,有人称之为“交响乐式的地震”。
3、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在德里达解构主义观点的影响下,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一反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类型学,生态学和文脉主义的观点,认为那些观点都是怀旧、保守的表现,脱离今天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拉维莱特公园应当是无中心、无边界开放型公园,建筑艺术不依赖传统的构图规律,如等级、秩序等,而是以点、线、面整体并列、交叉、重叠、创造出动态的空间构成,一种新的空间模式。无中心或许是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中心构思是设计的核心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成为西方建筑届的热门话题。“解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反对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等彼此的有机联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解构主义的风格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设计的表现力。在当今社会,整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白灰色盒子,显得呆滞而缺乏生气。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都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式,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貌似零乱,而实质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性特点。解构主义是新视觉上的一种冲动的理智。世界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解构主义像是七彩多元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那一抹红。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