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水泥地面空鼓预防措施

2014-08-19 07:25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  【打印】【我要纠错】

  【学员问题】水泥地面空鼓预防措施?

  【解答】现象:地面空鼓多发生于面层和垫层之间,或垫层与基层之间,用小锤敲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严重时大片剥落,破坏场面使用能力。

  预防措施

  (1)严格处理底层(垫层或基层)

  1)认真清理表面的浮灰、将膜以有其他污物,并冲诜干净。如底层表面对光滑,则应凿毛。门口处砖层过高时在予剔凿。

  2)控制基层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其凹凸度不应大于10mm,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一致,防止厚薄悬殊过大,造成凝结硬化时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缝、空鼓。

  3)面层施工前1~2d,应对基层认真进行浇水湿润,使基层具有清洁、湿润、粗糙的表面。

  (2)注意结合层施工质量

  1)素水泥浆结合层在调浆后尖均匀涂刷,不宜采用先撒干水泥面后浇水的扫浆方法。素水泥浆水灰比以0.4~0.5为宜。

  2)刷素水泥浆应与铺设面层紧密配合,严格做到随刷随铺。铺设层时,如果素水泥浆已风干硬结,则应铲去后重新涂刷。

  3)在水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上涂刷结合层时,宜加砂子,其配合比可为水泥:砂子=1:1(体积比)。刷浆前,应将表面松动的颗粒扫除干净。

  (3)保证炉渣垫层和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质量

  1)拌制水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垫层应用“陈渣”,严禁用“新渣”。

  2)炉渣使用前应过筛,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mm,且不得超过垫层厚度的1/2.粒径在5mm以下者,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炉渣内不应含有机物和未燃尽的煤块。炉渣采用“焖渣”时,其焖透时间不应少于5d.

  3)石灰应在使用前3~4d用清水熟化,并加以过筛。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

  4)水泥沪渣配合比宜采用水泥:炉渣=1:6(体积比);水泥石灰炉渣配合比宜采用水泥:石灰:炉渣=1:1:8(体积比);拌合应均匀,严格控制用水量。铺设后宜用辊子滚压至表面泛浆,并用木抹子搓打平,表面不应有松动的颗粒。铺设厚度不应小于60mm.当铺设厚度超过120mm时,应分层进行铺设。

  5)在炉渣垫层内埋设管道时,管道周围应用细石混凝土通长稳固好。

  6)炉渣垫层铺设在混凝土基层上时,铺设前应先在基层上涂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随涂随铺,铺设后及时拍平压实。7)炉渣垫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期间应避免受水侵蚀,待其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炉渣垫层铺设后,应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养护期间应避免受水侵蚀,待其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8)混凝土垫层应用平板振捣器振实,高低不平处,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4)冬期施工如使用火炉采暖养护时,炉子下面要架高,上面要吊铁板,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而使砂浆或混凝土失水过快,造成空鼓。

  (5)在高压缩性软土地基上施工地面前,应先进行地面加固处理。对局部设备荷载较大的部位,可采用桩基承台支承,以免除沉降后患。

  治理方法:

  (1)对于房间的边、角处,以及空鼓面积不大于0.1㎡且无裂缝者,一般可不作修补。

  (2)对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如房间的门口、中部等处,以及空鼓面积大于0.1㎡大,但裂缝显著者,应予返修。

  (3)局部翻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块形或圆形,并凿进结合良好处30~50mm,边缘应凿成斜坡形。底层表面应适当凿毛。凿好后,将修补周围100mm范围内清理干净。修补前1~2d,用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一遍,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如原有面层较厚,修补时应分次进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终凝后,应立即用湿砂或湿草袋等覆盖养护,严防早期产生收缩裂缝。

  (4)大面积空鼓,应将整个面层凿去,并将底面凿毛,重新铺设新面层。有关清理、冲洗、刷浆、铺设和养护等操作要求同上。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