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施工生产安全中的习惯性违章

2015-01-04 19:35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  【打印】【我要纠错】

解析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行为特点、心理状态;以及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 反习惯性违章

一、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习惯性违章的概念: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大家看了这个事故,大部分人可能就会嫣然一笑,但作为我们从事专职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来说,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习惯性违章案例吗?由此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甚大。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呢?回顾以前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在我们的施工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安全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根据现代化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安全行为,受事故心理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生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

1、麻痹性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意识,认为,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是因为运气不好,是偶然的。但根据现代化安全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就好像在日常的施工生产安全中,习惯性违章的人在违章的过程中一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从心理上就觉得违章不会导致事故,存在极大的侥幸心理。这样的意识长此下去,思想麻痹后,形成习惯性违章后,必然将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害,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2、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且安全带要系在固定可靠的地方等这些规定是经常讲的,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顽固坚持,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记得在1999年内昆铁路建设中,有一作业人员,在拆除桩孔内钢筋梯时,就把安全带的绳子拴在了被取的钢筋梯上,结果被取掉的钢筋梯不慎掉下去,将作业人员拽入孔底溺水而死。这样的代价是何等的惨重,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同时,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严厉的查处。

3、继承性

习惯性违章的继承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作业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特别是早期安全管理理论不系统、不完善的时候,作业人员的一些违章习惯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4、排它性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思想上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就觉得,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强制性被动参加过培训,也是只尽力不尽心,出发于形式,还是“旧习不改”,排拆性极强。

三、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对于施工生产安全来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意识。为此,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大多有以下心理状态。

1、麻痹心理

某建筑工地,龙门吊起重设备,单位规章制度规定,操作司机每次使用完后必须极时将龙门吊锁定,前期操作司机也照做了,安全管理人员也检查了,龙门吊也没有溜逸。但时间长了以后,思想上也麻痹了,使用完龙门吊后忘记了加锁,第二天龙门吊也未出事,就这样操作司机也觉得无所谓了,经常就不加锁,结果在有一天晚上突然刮风下雨,龙门吊发生了溜逸。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龙门吊偶尔未加锁也未发生溜逸的麻痹思想;二是未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忘记。其主要是麻痹心理问题。

2、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这种情况,在新进协议工当中表现比较突出,有些企业施工需要用人,就急忙召工,进入生产现场后,由于工期要求急,所以就草率、简单的给工人做个培训后就投入生产,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工人对一些安全操作规程不了解,凭自我感觉作业,结果付出了血的代价。

3、贪图安逸

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比如某工地,由于夏季天热,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结果高空一工具下落砸在了头上,由于没有安全帽的保护,头被砸破。这就是因贪图安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违章导致事故的典型案例。

4、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为前的一种普遍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和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的人,时有所见。如,某项作业应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随意取物代之等等现象都属于典型的侥幸心理状态。

5、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在安全管理理论中,也可称之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为节省时间,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但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让它带“病”工作。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和惰性心理有关。

6、无所谓心理

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违章或心不在焉,满不在乎。这里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什么规章不规章,规章都是领导用来整人或罚款的。这种问题出在对安全、对规章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在行为中根本不把安全条例等放在眼里。三是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快活,干不成活。无所谓心理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有些人心里根本就没有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章。有这种心理的人常是事故的多发者

7、自以为是

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边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管视为“找麻烦”。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四、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

1、找出违章现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准则。要反习惯性违章,首先得让员工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并制定这些违章行为的防范措施,做到具体和针对性的解决。为此,在现实安全管理工作中,各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仔细的找出本单位习惯性违章现象,并整理出来,并纳入安全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中。同时,一要组织广大员工逐条讲解和学习;二要加大考核力度,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劝阻教育和处罚。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摸清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分析其形成的事故心理结构和状态,提前做出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

2、大力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

通过查找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作业是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其结果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不但危及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累及他人。我们要针对这些“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使员工具备法治观念,懂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就是珍惜生命。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及事故案例,利用认知技巧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和优先效应强化新员工的“三级”教育;应用意识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规律,设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程序;研究安全意识规律,通过宣教的方法来强化人的安全意识。从而大大减少随意作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3、企业领导是关键

在企业或组织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企业的不同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安全管理的要求来说,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反习惯性违章”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

(1)从提高各级领导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入手,针对个别领导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忽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进行灌输宣传,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身作则,做反“习惯性违章”的带头人。

(2)要求各级领导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对“习惯性违章”实行“四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综合治理,把反“习惯性违章”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经济责任制的激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习惯性违章”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领导的龙头作用。

4、各级安全监管人员是主力军

各级安全监管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不但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而且是企业内的“监察和裁判”,为创造企业一方平安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各级领导要稳定安监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懂技术、作风扎实、思维敏捷灵活、任劳任怨敢管理的安监队伍,树立安全管理的权威,促进企业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发展。

5、班组是主阵地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习惯性违章”的主要阵地。根据调查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80%以上的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在班组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各种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消除造成的。这个事实说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从班组做起,一切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手段只有在班组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和伤害发生。因此,要真正使“习惯性违章”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1)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员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

(2)抓好岗位培训。让员工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设备故障处理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敬业爱岗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安全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3)做好班前安全讲话。开好班前会是做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a、从业人员健康和心理状况检查。班组长和安全员应关注每个班组成员的身心健康,保证每个人都以充沛的体力和振作的精神投入工作。发现健康状况不良、疲倦或带着烦恼和心事上岗的人员,应给予教育、帮助或临时调换工作。为保证安全,必要时可暂停其工作。

b、进行劳保用品穿戴情况的检查。

c、作业指示和危险的分析预测。

d、分配任务,做好共同作业中的配合与联系的安排,保证集体作业中的安全。

(4)建立班组成员互检制。通过互检制,班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伤害事故;互相检查设备工具和安全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互相督促实行标准化作业;从而达到共同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5)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建立健全安全档案,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了解掌握班组安全建设的发展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为不断推进科学的安全管理积累资料都有有重要的意义。

(6)开展危险预防活动。以各岗位生产特点和工艺过程,以其危险源为对象,通过从业人员自己的调查分析研究来预防事故发生,唤起全体生产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增强对危险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对与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有积极防止作用,逐步变传统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对象为安全管理动力,即实现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6、三类人员是重点

(1)班组长。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他们既是生产经营者,又是管理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建立一支好的班组长队伍是班组安全建设的中心环节。班组长敢于抓“习惯性违章”,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班。

(2)特种作业人员。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职业和作业,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3)青年员工。他们多为新工人,往往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好胜心强,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同时,根据“认知技巧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和优先效应”理论,如果正确的安全理念、行为方式没有占他们的头脑,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被继承下来。

把上述3类人员作为反“习惯性违章”的重点,进行重点教育、培训、管理,并分别针对其特点加以引导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有效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

7、现场管理最必要

现场是生产的场所,是员工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发生“习惯性违章”,出现伤亡事故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要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第一线查“习惯性违章”疏而不漏,纠违章铁面无私,抓防范举一反三,搞管理新招迭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8、良好习惯要养成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养成的违章违纪恶习势必酿成事故,后患无穷,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成为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利用班前安全讲话活动、班组学习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技术问答、技术练兵,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标准,强调纪律,规范操作行为;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员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9、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

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避免出现违章行为,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通过激励措施,引导员工把安全需要作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

正确的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a、目标结合原则。目标设置必须体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和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b、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两者有机结合,并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c、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正激(正强化)就是对员工的符合安全生产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得这种行为更多的出现,即员工的积极性更高;安全管理中应该把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使员工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焕发出巨大的安全生产积极性。d、民主、公正、公平原则。必须赏罚严明,铁面无私,不论亲疏,一视同仁;赏罚适度,赏与功相匹配,罚与罪相对应。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到的绝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益的影响,应重视“比较存在”的意义及作用,否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诱导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出现。

10、群防群治作保证

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企业负责,群众监督”是两项同抓并举的任务。“群众监督”是实现“企业负责”搞好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也是搞好反“习惯性违章”工作的可靠保证。要搞好群众监督,就应特别注意发挥各级工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员工代表的安全监督能力,广泛发动员工依法进行监督,开展以“群防、群查、群治”反“习惯性违章”的监督检查活动。建立完善的群众性安全监督网络,不断提高群体安全行为水平,是消灭习惯性违章、促进企业发展、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的有力保证。

责任编辑:lwg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