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16:00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多而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而其中因管理松懈、违章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超过60%。企业管理者应时刻牢记“安全是一种责任”的理念,是一种为企业、为已、为家、为他人的一种责任。只有在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安全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现场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才能有效控制和化解“安全风险”。
如果安全活动不能深入人心,如果有员工错误认为安全管理只是管理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那么广大员工从思想上就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心里,更谈不上积极主动、配合参与企业的安全活动,即使推行硬件设施十分完善也往往收效不大。
要有效化解安全风险,应提升安全管理理念,注重解决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人的因素”,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安全教育要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在安全教育形式上内容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广大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针对建筑工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多采取观看安全知识宣传片、安全警示教育挂图、施工现场讲解、安全操作实际演示、安全流动学校、农民工业余学校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竞赛”、“安全知识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通过深入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员工真正做到牢记安全宗旨,坚守安全纪律,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操作,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管理之本,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有不安全因素。人的素质占主导地位(心理与生理素质、安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人的行为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使大家有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与提高。
3、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安全管理中以鼓励为主、鞭策为辅,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常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注意运用正激励、少用负激励,达到“鼓励为主、鞭策为辅”的机制。调整过去“以罚为主、少奖或不奖”的机制,即违反规定时就处罚,容易使人感觉无情。因此,企业要一方面在多层次上对优秀部门、员工、行为进行物质奖励、形象激励、荣誉激励,满足大家的荣誉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对班组员工的安全责任捆绑考核,相互监督中举报“不安全人员”的员工进行奖励;三是对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并消除或上报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
4、注重人性管理、进行情感交流。
人的感情因素渗透到人的行为中,影响着人的行为目标、行为方式。在安全管理中要把情感融入到安全活动中,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全警示标识人性化,在施工现场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牌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有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在工地显眼处张贴“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来”、“一人平安,全家幸福”等既有哲理,又富人性化的安全警示标语,从工人的内心深处激发安全生产意识。自学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每个家庭的幸福,构建社会的平安和谐。
5、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被重视。安全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已经形成“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的基本共识。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已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是当今企业安全管理重要表现。
6、全力加强现场硬件建设。
注重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理念的基本贯彻后,现场安全防护的硬件配置是安全生产的最后屏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必须从如下几个硬件方面重点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临时用电是否安全可靠,各类建筑机械设备是否灵敏有效,安全三件宝的使用、四口、五临边是否防护到位,落实好上面几项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建筑业四大伤害事故的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亡、机械损伤),减少或消除安全生产事故。
总之,在现场安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增加感情交流、代表员工利益、表达员工心声、严守安全防护,使大家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统一目标,消除安全管理中的消极、抵触情绪,从而形成整体的安全意识,为实现和谐社会、平安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