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3 13:37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本文对沿线乡土景观进行发掘,并论述了解读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提出充分保护和利用乡土景观是进行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贯彻“安全、舒适、环保、和谐”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重要手段;了解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理解乡土景观是乡土经验的一种历史记载,帮助设计师用一种新的、非自我的视角,设计高速公路延续的、动态的景观,从一种不自觉的、没有设计师的原始景观和唯设计师的人造景观,走向自觉的为使用者而设计的和谐景观。
1、乡土景观的发掘
衡炎高速公路将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国家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相连通。穿行于绵延不绝的山地丘陵、风景秀丽怡人的水库、树木葱茏的森林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许多千姿百态、雄奇壮美的地形地貌风光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路线经衡东、攸县、茶陵,到达目的地炎陵,线路辐射周边腹地井冈山和南岳衡山,该区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传说,还有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景观。公路沿线比较有特色的乡土景观主要表现形式:
1.1低矮丘陵、田园风光
路线(K0+000~K17+900、K29+100~K72+300、K76+600~终点)段基本穿行于低矮丘陵和田园之间,丘陵与丘陵之间的垄中分布着平坦的耕地,两侧为起伏的山丘,位于山丘坡脚两层的楼房、长条的青瓦房掩映在翠绿的松杉林中,构成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该景观的显著特点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与周围松杉林的宁静典雅、朝气蓬勃的环境相得益彰,映入人们视野的是一片和谐、安宁和悠然自乐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景。对于久居喧闹城市的人们将是极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景观。
1.2峡谷景观
路线经衡东县四峰山、茶陵县云阳山、到炎陵县湘赣边界的大洋山山区;最大海拔高695m,一般海拔高70~270m,相对高差在20~120m,该路段均为峡谷地形,中间溪流潺潺,两岸地势陡峭。自然植被丰富。山岭青翠、物种多样、一路奇险秀丽,景色迷人!
1.3森林景观
路线(K732+200~K76+600)通过隧道穿越被道家视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神仙福地“小南岳”的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因线路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沿线植物群落景观结构丰富、层次分明、色彩鲜艳夺目。同时由于长期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溪流,带着哗哗的水声顺着山谷一泻而下,岸边长满树干覆盖着青苔和寄生藤的大树;不远的山头孑然挺立一棵一棵树形优美、红叶满枝的枫香树,好一派壮美古朴的原始生态森林景观。
1.4公路景观
路线部分路段与省道、县道平行和平交,从快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俯瞰蜿蜒曲折的省道,一排排挺拔整齐的杨树、曲线流畅的公路、公路旁时隐时现的农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色彩鲜明的经济林构成一幅幅流动的画轴。
1.5独特的丹霞地貌
路线(K90~K102)从山地中穿行,两岸随时可看见由独特的丹霞地貌为主构成的山地景观,当那造型怪异的、色彩班驳的、千疮百孔的山崖跃入人们的眼帘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1.6河流、水库风光
路线(K25~K50)基本沿洣水往西延伸,时而与洣水擦肩而过、时而又与洣水并驾齐驱、时而一桥飞架跨越洣水,随着洣水的缓缓流淌,高速公路的飞速奔驰,洣水河畔的风光不断发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沿途不时闯入眼中的还有满眼碧透、倒影婆娑的水库风光。
1.7历史、人文景观
路线地处湘赣边境井冈山革命老区,连通了国家级旅游景区五岳独秀的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革命圣地井冈山和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安寝之炎帝陵;茶陵的南浦铁犀、秦人古洞、南宋古城墙;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延,钟声不绝。酒埠江风景区被有关专家誉为“西有张家界,东有酒埠江”,区内白龙洞钟乳石千奇百怪,堪称人间奇迹;炎陵县域内让人寻根谒祖的炎帝陵、革命先辈“星火燎原”相关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和故址、“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洞风景区、“巧对佳话”传诵至今的湘山公园等,均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
2、乡土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公路选线过程中,注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尽量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尽量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构建高速公路更合理更优美的环境景观体系。
2.1路线景观设计
线路K0~K15段,选线时考虑不占用农田,减少山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山地丘陵、田园风光的完整性。因此,路线顺应低矮丘陵山脚的走向布置与山丘坡脚、谷地和垭口,不影响农民的耕作出行。同时通过绿化恢复,可基本保持田园的宁静的特点。同时公路保持一定的标高,植物采用开放通透式配置,为行驶人员提供一个观赏山景和体味田园美景的最佳角度,使这段公路成为开放式的观景廊道。
线路K29段穿越处于大滑坡地段的罗家屋场,森林植被茂盛,古树名木较多,为避让和保护它们,线路在此路段调整线形半径使路线恰好从树群中间的真空地带穿过,从而十分有效地保护了自然景观,同时又能欣赏到浓郁的绿色美景。此路段利用弃土将路基加宽,可使行驶人员做短暂停留观赏美景。
线路K25~K50段,随着洣水河的蜿蜒曲折,线路时而横跨俯视洣水风景、时而远离遥遥远眺江畔树影、时而并驾齐驱可驻足饱览洣水的秀丽风光、时而檫肩而过让人只能匆匆一瞥,通过多视点、多角度的变化,将迷人的洣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此路段可在K25+500m~K25+900m线路左侧沿洣水河畔,利用本地石料垒砌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观景平台。
线路(K90~K102)两岸山峰此起彼伏、高低错落,为保护特殊的地形地貌——丹霞地貌,线路基本上顺着峡谷和山地坡脚走线,同时调整线路标高,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能使行驶人员在一定高度,从最佳的角度更好的观摩丹霞地貌形成的独特景观。在K99~K100段线路的两侧山峰中选择视野开阔,施工难度小的一座山峰作为观景平台,采用当地石材修筑登山蹬道和木材修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休息亭。
2.2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稳固斜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诱导视线,防眩遮光,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衡炎高速公路的绿化,应围绕“回归自然、拥抱绿色”的主题和“安全、舒适、环保、和谐"的原则来布置和规划高速公路绿化。同时应注意:公路绿化设计重点应放在主线和路基边坡的绿化;色彩基调以绿色、红色和青色为主,图案则主要采用线条流畅、简洁传统装饰图案为主;绿化工程要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沿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在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适地适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土质、气象等),结合设计要求及本地区草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采用“简单的、淳朴的、自然的”表现手法进行绿化植物的配置,使沿线绿化景观完全与大自然的景观融为一体;绿化施工的最佳工期是雨季到来前,绿化物种的外形、体量和色彩需注意季相的变化,并注意提高绿化植物的管理水平及绿化工程本身的社会效益。因沿线山区保护动物多,应考虑在野生动物出行频率高的地段,设立动物通行天桥,既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又为公路增添一道风景。
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以草坪、灌木和草花为主,选择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孤植树,其余树种作为点缀布置。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隧道景观设计注重洞口形式和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洞口设计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造型设计,选择洞门结构形态时,还应注意视觉上的相对感及与其它建筑物的主从关系,凸现隧道洞口的美学效应。隧道进出口绿化需满足视觉的要求,缓解明暗急剧变化给驾驶员带来的不适感,另外,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过渡自然,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2.3房建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与具体设计基本上采用按里程指标控制,沿公路主线两侧基本呈对称方式布置服务区建筑(有时甚至一条高速公路的建筑方案也完全或基本相同)。从而造成服务区直接与高速公路相接受公路交通噪声与汽车废气的污染较大,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唯设计师设计思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若采用上述选址方式往往还会产生新的大填大挖,既不利于发挥服务区的服务功能,又对环境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和负面影响。衡炎高速公路正是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间,自然环境优美,因此衡炎路的服务设施选址,应协调公路建设于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关系,突出体现服务设施的服务主体为“使用者”及周边的居民,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景观,将自然景观有机的融入其中。服务区、停车区选择在风景优美,山水俱佳的地方,尽量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这样在方便司机停车、加油、休息的同时还可观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次在杨林服务区的选址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运用。将杨林服务区定在山地植被丰富,绿意盎然的地段。在服务区的布局上,可以结合服务区的功能特点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或利用弃土人工设计微地形使服务区于主路之间隔离开来,使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和停车场等设施尽量布置在公路视线可及范围之外,利用线形自由灵活的减速、加速车道将服务区与主路连接,于闹中争得一块相对安宁、且景观环境优美的服务区。服务区内利用造园手法,将自然景观巧妙的借入服务区,同时利用植物群落和游路的区划,将服务区分成风景各异的绿化空间,使整个服务区山水交融,风景怡人,成为衡炎高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结合沿线居民居住特征,在房建设计中,应该秉承“历史传承,和谐创新”的原则,尊重当地地域特征和文脉,在建筑造型上,吸收当地民居建筑中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通过对建筑的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刻挖掘设计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建筑。采用当地的建材和现有常规建材为构筑手段,巧妙地驾驭材料的质地、肌理,创造性地美化建筑空间形态、空间序列,精心打造绿色的建筑外环境,采用朴素、简约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灵活自由的组合,既达到不同功能建筑之间的融合,又通过组合变化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3、乡土景观对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3.1保护乡土景观有利于现代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
衡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沿线的景观设计中应树立面向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最大强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资源、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
衡炎高速线路设计和建设阶段已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充分保护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名胜古迹。在特殊路段必要时还适当地修改了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甚至是一棵古树(如K29大滑坡处枫香和古樟的避让和保护利用)。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作为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公路,设计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衡炎路灵活运用多种元素,构筑旅游公路的特色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时空走廊。
3.2发掘乡土景观有利于自然融合与环境协调
衡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着重考虑公路环境与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问题,减少人为雕琢和人造景观的痕迹。在考虑平纵、横断面相结合、填切土方平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做到不仅不破坏自然环境,还能通过对局部地形、物种的调整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不仅考虑到公路线形美观,还考虑到司乘人员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的感受,做到“显山露水”,使衡炎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入自然、高于自然。从公路建设一开始就应当杜绝乱开挖、乱取土、随意施工、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排水和防护工程应当配合景观设计,视线范围内的截水沟可利用植物进行隐性化处理;道路互通范围内的内侧边坡尽量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坡度普遍放缓,逐步取消违反人性化的圬工防护工程,采用地被植物替代;道路边沟充分考虑保护农田,沿线服务设施、各种桥涵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如木栈道、古城墙等)应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
3.3利用和营造乡土景观为当地人的生活设计
衡炎路景观设计的主题为“回归自然、拥抱绿色”。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发掘沿线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特征加以利用,由此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适当的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如构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既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在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海中,随着公路的延伸富有节律感、多样性景观、使人心情愉悦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同样也为沿线经年累月生活在与自己有着密切关系的公路周边环境中的当地人,提供一个相对熟悉、和谐的景观。
3.4现代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
乡土景观是当地人适应地域气候、土地上的自然人文过程的适应的物质形态的表露。利用和回避风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太阳光的形式、利用和回避水的形式、利用和回避动物及人流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乡土形式所给人的独特体验都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高速公路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一种理想的景观,无论是没有设计师的、基于经验的前科学设计,或是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设计,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1998,2000)。发掘和利用乡土景观如同掌握最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一样,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离理想景观更近些、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些、更和谐。
参考文献
俞孔坚等《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的意义》发表于《华中建筑》2005(4)123-126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