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 09:07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买地建房花了银元两万
青石街20号是一栋两进的门楼建筑,平整厚重的青砖墙面、赭红色的大瓦、层叠的门楼线条、屋顶上的阁楼窗和封火墙,带着浓重的民国气息。
“房主的后代住在里面,你们去问问。”经过门口居民的指点,记者叩开了青石街20号建筑后院左手边的大门,市民陈治平站到了记者面前:“是的,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房子。”陈治平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叫陈湛恩,是北京大学原土木系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教水利,后进入民国政府内政部,出任水利科科长,统管全国的水利建设。
1934年,陈湛恩在南京青石街青村13号买下了一处土地,着手建造自己的公馆。陈治平告诉记者,爷爷与民国铁道部秘书长成叔标一起购买土地和建造这400多平方米的两层公馆,总共花费了2万块银元。
公馆建成之后,陈湛恩内务部的同事李锡五在门口的匾额上题写了“青村”俩字。
茅以升监督建造
“你来猜猜这窗台下面的小沟是做什么用的?”陈治平指着伸出的窗台底部,提醒记者下面有一道很难发现的凹槽。原来,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设计,是为了收集窗台上下滑的雨水,让雨水集中在此处滴落,而不会流向青砖的墙面,防止墙面被雨水腐蚀和渗水。
“当时还没有国产的水泥,这些水泥都是美国运过来的,和面粉等值。”上个世纪90年代住户改造院内的下水管道,挖出的原来的管道阀门,都是用紫铜铸造的。
据了解,老宅中的浴缸和地板,和美龄宫内的浴缸和地板是同一批材料。房子的建造由茅以升主持。
房主愿意自己修复
记者在陈治平出具的一叠资料中看到,这栋建筑面积423平方米的房子,1971年3月至1981年2月,这栋房子被房管所出租,所得租金1331.44元。1981年2月18日,该栋建筑116.5平方米部分归还给陈远峰。陈治平告诉记者,居住在二楼的住户前几年搬走后,他向房管局租下该住户的30多平方米的房间,一个月向房管所支付70元房租。
让陈治平遗憾的是,公馆沿街的房间,被划租给四家小吃店,整日烟熏火燎,已经两次发生火灾。“要是让我们自己来修,我们也愿意。”陈治平说,他们一家人的工作都和水利建设行业有关,并且有足够的财力来修复保护这栋公馆。如果政府允许,他们非常想修复整治祖宅沿街遭破坏的部分。
作者:朱福林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