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报考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
类别 | 专业名称 | 学历或学位 | 职业实践最少时间 | 最迟毕业年限 |
本 专 业 | 结构工程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位 | 2007年 | |
建筑工程 (不含岩土工程) | 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工学学士学位 | 2007年 | ||
未通过评估的工学学士学位 | 2007年 | |||
专科毕业 | 1年 | 2006年 | ||
相 近 专 业 | 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 矿井建设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海岸与海洋工程 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 建筑学 工程力学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位 | 2007年 | |
工学学士或本科毕业 | 2007年 | |||
专科毕业 | 1年 | 2006年 | ||
其它工科专业 | 工学学士或本科毕业及以上学位 | 1年 | 2006年 |
二、1971年(含1971年)以后毕业,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累计15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完成建筑工程分类标准三级以上项目4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二级以上项目不少于1项。
2、作为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完成中型工业建筑工程以上项目4项(全过程设计),其中大型项目不少于1项。
2008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报考条件
一、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类别 | 专业名称 | 学历或学位 | Ⅰ类人员 | Ⅱ类人员 | ||
职业实践最少时间 | 最迟毕业年限 | 职业实践最少时间 | 最迟毕业年限 | |||
本 专 业 | 结构工程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位 | 4年 | 2004年 | 6年 | 1991年 |
建筑工程 (不含岩土工程) | 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工学学士学位 | 4年 | 2004年 | Ⅱ类人员中 无此类人员 | ||
未通过评估的工学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 | 5年 | 2003年 | 8年 | 1989年 | ||
专科毕业 | 6年 | 2002年 | 9年 | 1988年 | ||
相 近 专 业 | 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 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海岸与海洋工程 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 建筑学 工程力学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位 | 5年 | 2003年 | 8年 | 1989年 |
工学学士或本科毕业 | 6年 | 2002年 | 9年 | 1988年 | ||
专科毕业 | 7年 | 2001年 | 10年 | 1987年 | ||
其它工科专业 | 工学学士或本科毕业及以上学位 | 8年 | 2000年 | 12年 | 1985年 |
注:表中“Ⅰ类人员”指基础考试已经通过,继续报考专业考试的人员:“Ⅱ类人员”指符合免基础考试条件只参加专业考试的人员,该类人员可一直报考专业考试,直至通过为止。
二、1970年(含1970年)以前建筑工程专业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的人员。
三、1970年(含1970年)以前建筑工程或相近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累计10年以上的人员。
四、1970年(含1970年)以前参加工作,不具备规定学历要求,从事结构设计工作累计15年以上的人员。
2008年度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
类别 | 专 业 名 称 | 学 历 | 职业实践 最少时间 | 最迟毕业年限 | |
本专业 | 工业与民用建筑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2年 | 2006年 | |
普通大专毕业 | 3年 | 2005年 | |||
成人大专毕业 | 4年 | 2004年 | |||
普通中专毕业 | 6年 | 2002年 | |||
成人中专毕业 | 7年 | 2001年 | |||
相近专业 | 建筑设计技术 村镇建设 公路与桥梁 城市地下铁道 铁道工程 铁道桥梁与隧道 小型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水利工程 港口与航道工程 | 本科及以上学历 | 4年 | 2004年 | |
普通大专毕业 | 6年 | 2002年 | |||
成人大专毕业 | 7年 | 2001年 | |||
普通中专毕业 | 9年 | 1999年 | |||
成人中专毕业 | 10年 | 1998年 | |||
不具备 规定学历 | 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满13年以上,且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过三级(或中型工业建筑项目)不少于二项 | 13年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