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6 16:5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近日,取名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在网上出现,但是,这被老一辈建筑师看好的“东方之冠”却未能打动很多年轻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方案在ABBS论坛上一出便引起一片哗然,有人在论坛上贴图对比,大家议论纷纷,其中包含不少批评声音。从2007 年4月正式征集方案以来,一个注定会被记忆和争议的方案,直至破土动工当日,才终于亮相人前。据报道,上海世博局公布的第一轮8 个入围方案均来自国内几大建筑设计院,且设计细节均没有进行公示。而此事是最先引起争议的。
中国馆的中国味
一个巨大的红色斗拱!12 月18 日,在上海浦东世博会规划核心区,这个预算造价15 亿元、面积7 万多平方米的世博会永久性建筑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为什么是它?领衔设计者、70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答:中国馆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中国特色;二,时代精神。
从开工当日公布的效果图来看,取名“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虽然全部由巨型钢构架构成,但斗拱形顶部连同4 根混凝土柱子,又酷似一只巨大的四脚鼎,大面积的红更凸显了中国特色。
何镜堂把中国馆的寓意归结为八个字:“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历届世博会大多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建筑,例如1889 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球。“东方之冠”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谜,但作为东道主的主展馆,它注定要成为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建筑。
中选方案:前两名的糅合
2007 年4 月25 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设计方案。
招标当日,来了100 多个建筑师,何镜堂便是其中之一。截至6 月,世博局共收到344 份设计方案。除了国内老牌设计院之外,马清运、许李严等新锐建筑师也参与了进来。
评选异常激烈。“首先是344 个方案选出8 个入围方案,再从中挑出3 个推荐方案。”何镜堂说。最后胜出的是何镜堂的“中国器”(即现在的“东方之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建筑设计院的“叠篆”(外观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龙”方案。
投票结果显示,“中国器”和“叠篆”都得了10 票。而“龙”方案因为外观呈龙形,太过具象,后来被放弃了。评委对两个方案难以取舍,便决定将两者合并。8 月,清华的吴良镛教授打电话给何镜堂,希望两家合作,由他来带队,何镜堂一口应允。于是相关设计人员齐聚上海,进行最后的修改,“东方之冠”最终成型。
最终公布的“东方之冠”由“中国器”和“叠篆”整合修改而成,许多建筑师也困惑不解。来自北京的建筑师朱锫与“叠篆”总设计师张利关系甚好,朱锫不客气指出:“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建筑糅合在一起,可能会毁掉两个原本优秀的建筑;不过这也是中国特色。”
针对方案本身的批评更尖锐。有人对“东方之冠”的仿古形象无法接受,说综观历届世博会,各国都以最新技术和材料来展示本国的成就,比如埃菲尔铁塔,而中国馆“既不能表达科技的进步,也不能表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有人在ABBS 论坛上贴图对比,指出斗拱造型明显模仿了1992 年安藤忠雄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设计的日本馆,当时安藤忠雄用集成木材构筑的斗拱,展示了这种结构本身的构成美和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被誉为“具有亚洲精神的创作”,斗拱因此流行一时。
也有人说,中选方案与卡塔尔的国家图书馆、东京国际会展中心、《春江花月》和《日本新建筑4》书中的一幅插图都有一些神似。
何镜堂坦然面对各种争议:“我没有说我的建筑100% 好,任何批评都是正常的。”
他设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去年开馆时也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破坏了建筑师齐康的原作,但也有人称赞它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争纪念馆”。
何镜堂喜欢做纪念性建筑,他的作品还包括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和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等等。他认为,纪念性建筑关键看定位,除满足一般建筑的功能需求之外,还要满足一种精神需求。
“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黑灰色调,参观者一进入就能感觉到一种庄严凝重。与此相反,中国馆的红色热情欢腾,具有节日气氛。”何镜堂透露,这也是他唯一一个外观呈红色的建筑。
尽管已经正式动工,但“东方之冠”并没有最终定稿,仍在边施工、边修改,最终方案预计于5 月完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