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风险的概念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意外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对这一概念进一步的解释包括了以下几个深层次的含义。
①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事前无法确认其在何时何地发生。
②风险一般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事件或活动的结果。
③事件或活动的后果与事前的预期存在不一致和偏差,结果偏离预想越大,风险就越大。
(二)项目风险类别
目前有多种方式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分类。
1.按风险后果分类
按风险后果分类可以分为纯风险和投机风险。对于项目来说,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是并存的。
2.按风险的来源分类
按风险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3.按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分类
4.按风险是否可管理分类
按风险是否可管理分类可以分为可管理的风险和不可管理的风险。
5.按风险影响范围分类
按风险的影响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基本风险和特殊风险。
(三)项目风险管理
1、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辨识确定和分析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
项目的风险管理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给项目带来的损失,以确保项目进度和投资达到计划要求,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制造和安装、调试安全顺利进行,环境达标。
2、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义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
由于一般情况下项目的目标经常可以表述为诸如工期目标、费用目标、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和安全目标等等,因此可以将项目风险划分为进度风险、费用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等。
(四)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
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可以表述为五个过程:
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量化、风险对策研究和风险监控。
1.编制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过程是规划和设计如何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
2.风险识别:一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
3.风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风险管理的重点目标就是那些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力大的事件。
4.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经过风险分析,确定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了这些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和可探测度,并排出了风险的优先级,在此之后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进行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决策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
制定应对风险策略的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具体内容将在后面介绍)。
①自留,即不改变项目计划(或没有合适的策略应付风险),而考虑发生后如何应对。
②消减,即将风险事件的概率或结果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③规避,即通过变更项目计划消除风险或风险的触发条件,使目标免受影响。
④转移,即不消除风险,而是将项目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的权力转移给第三方(第三方应该知道这是风险并有承受能力)。
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主要包括:已识别的风险及其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应对的责任人、风险应对策略及行动计划、应急计划等等。
5.风险监控
在制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后,风险不会即行消失,而可能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增大或者减弱。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
风险监控就是要跟踪识别风险,识别遗留风险和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实施,并评估实施风险计划的效果。
风险监控的目的包括:
监视项目风险的状况;检查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监控机制是否在运行;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并制定对策。
风险监控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项目周期内,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衡量风险消减计划需求;
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及时识别和分析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已发生过和已解决的风险应及时从风险监控列表中调整出去。
上一篇:设备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
下一篇:设备监理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