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

2008-03-31 15:39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全国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和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后,1998年6月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又公布成立“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题设计与评分专家组”,拉开了在我国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序幕。

  全国注册岩土考题设计与平分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由12位岩土工程界资深专家组成,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方鸿琪同志任组长,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同志任副组长。专家组受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管理委员会领导,主要使命是负责制定《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大纲》、完成《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复习手册》和《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开始手册》的编写、负责完成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试题设计、负责制定评分标准和培训评分员、协助管委会制定开始方法和报考条件等文件、组织和编写《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复习教程》。

  实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是我们岩土工程界的一件大事,是实现政府对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需要岩土工程界广大同行的大力支持。为了全面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广泛听取同行意见,在各单位的积极支持下,专家组聘请了二十多位具有丰富岩土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家组成了顾问组。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曹佑裕同志任顾问组组长。顾问组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权利支持专家组的工作,并广泛收集和反映同行对开始大纲及考试的意见,协助专家组总结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经验与问题。

  我国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考试,在考生大学本科毕业后按相应规定的年限进行,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基本掌握进入岩土工程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第二阶段是专业考试,在考生通过基础考试,并在岩土工程工作岗位实践了规定年限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是否已具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基础考试与专业考试各进行一天,分上、下午两段,各4个小时。

  基础考试为闭卷考试,上午段主要测试考生对基础科学的掌握程度,设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分9个科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建筑材料、电工学、工程经济,下午段主要测试考生对岩土工程直接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设60道题,每题2分,分7个科目: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弹性力学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工程测量、计算机与数值方法、建筑施工与管理、职业法规。

  专业考试的专业范围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上午段共设有7个科目,1、岩土工程勘察;2、浅基础;3、深基础;4、地基处理;5、土工结构、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6、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7、地震工程。每个科目1道作业题,12分,从这7个科目中选择4个科目进行考试,共计48分。下午段除了上述科目外,另增加工程经济与管理科目,每个科目包括8道单选题,每题1分,从这8个科目中选择6个科目进行考试,共共计48分。

  考试以国家标准为准,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用行业标准。共计48分。  2005年合格标准

  1、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基础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132分(试卷满分240分);

  2、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120分(试卷满分200分);

  3、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上、下午分数合计满56分(试卷满分100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