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专业资料 > 施工组织 > 水利水电 > 正文
2008-03-21 11:59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水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息息相关,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变迁史.水环境的涵义和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而逐渐充实完善,狭义的“水环境”指的是水质,目前在城市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中水环境分项指标主要指城市地表水COD平均值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广义的“水环境”指水圈,而通常则指江、河、湖、海、地下水等自然环境, 以及水库、运河、渠系等人工环境。自此引申,可以认为城市水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物赖以生存的水体环境、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水资源供给程度、水体质量好坏、水利工程景观与周围的和谐程度等多项内容。
城市水环境营造与修复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系统科学思想,实施生产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协调共进的总体战略模式。
1.综合整治,抓好规划
生态型现代城市的水环境整治规划必须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城市河网水环境整治宜以“满足、恢复、改善、拓展”为原则,做到安全、资源、环境有机结合,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镇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循自然、历史规律,不宜过多破坏自然习惯,即遵循水的自然运行规则。
2.完善市政建设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排水实现雨污分流。道路、小区内实现雨水不外排,基本满足绿化用水要求,同时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建立污水排放标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处理质量。
3.建设生态型城市河流
一是恢复河道的天然形状 城市河流为了防洪需要,采取了裁弯取直、混凝土衬砌等工程措施。当今的城市河道整治应该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其原来的多自然特征。同时在河流的适当位置建设湿地。二是采用生态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种种条件决定了城市河流不可能是天然河流,城市河流应该担负行洪的任务,城市河道的建设影响了天然河流的特征,并将重新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工程中可通过水中浮岛、岸边过渡带、堤顶防护带等多种形式进行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使河道满足工程任务,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三是注意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工程设计中合理使用断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做到“软硬结合”(“软”指的是大斜坡、生物护坡,“硬”指刚性体护岸),按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地质,从纵、剖、面、立4个方面进行比较,以做到亲水性、安全性、协调性。
4.建设水文化,创造和谐环境
城市河流的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根据河流的功能区划,分别形成自然景观区、休闲娱乐区、人工景观区等。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河流公园,使城市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最引人人胜的休闲娱乐空间。河流的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体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和居民的接受程度。
在现代水利建设中应当倡导水文化,要注意保存我国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由长期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特定水域周边的人文景观,例如能够充分体验江南人水和谐的有代表性的古城镇,应当通过综合整治,使其重现当年风貌。在保存历史水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将现代技术、文化、观念引人现代水利建设中来,创造现代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水幕电影、音乐广场、水上夜景游览、焰火晚会等。
总之,城市水环境的营造与修复涉及多学科多门类,具有自然性、人文性、景观性等特点, 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体实施必须强调统一性,要加强统一规划,整体协调,多方融合。
作者简介:
刘 阳,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周玉涛,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耿运生,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来源:《河北水利》2007.7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