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采购”过程的审核
1.P(计划、准则、规定)查受审核方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重新评价的准则和产品验收准则。
2.D(按计划或规定执行)分层抽查受审核方对供方的评价记录,检查其评价是否客观,证据是否充分,包括:
(1)查对供方进行重新评价而需要准备的质量记录(初审时)及重新评价记录(监督审核时);
(2)查采购文件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表述是否准确、清楚;
(3)查验收的实施。
3.C(自我检查)查主管部门如何对采购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测(检查),检查其是否按规定的频次进行,检查结果的记录是否反映了采购人员的工作过程。
4.A(处置、改进)如有在合格供方名单外采购或不按准则验收的情况,是否采取了纠正或纠正措施。
例二:“检验过程”(以制造业进货检验|建设工程教育网|为例)的审核:
1.P(计划、准则、规定)查检验计划、规程及产品标准,各类原材料、零部件、外协件检验试验项目、方法、抽检的数量、合格判断准则是否明确,并从专业角度判断试验项目是否合理。
2.D(按计划或规定执行)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查各类材料(零部件、外协件)的检验、试验记录和报告,包括:
(1)对照进货台帐检查是否按批次检验;
(2)检验项目是否齐全,抽检数是否准确;
(3)原始记录中的检测数据是否可靠;
(4)试验报告中的数据与原始记录的计算结果是否一致,对照产品标准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5)对不合格是否进行加倍试验(有加倍试验要求的),追查加倍试验的结果;
(6)对允许紧急放行的产品,检查其申请、批准手续和所留样品的试验结果。
3.C(自我检查)查对检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如检验科长检查检验员的工作质量),包括监测的频次、方法、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合格产品的抽测记录。
4.A(处置、改进)如果检验员未按规定执行,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对于较严重的问题(如漏检某批次或项目和计算错误而导致误判),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对于检测结果虽然在合格范围内,但多数数据处于公差临界点的现象,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以上两例仅是PDCA过程审核的思路。实际审核的检查表应根据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行业特点编制,检查的方法应更具体。
PDCA不是原地循环。改进后的方法应纳人有关文件并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计划;同时,吸纳顾客的新要求,进人新一轮PDCA循环,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