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复习指导:挖方路基施工特点以及介绍(五)

2008-11-26 09:16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砂桩施工

  A.施工方法

  a.恢复中线,放出路段的边线桩,清理平整作业现场。做好排水系统,保证路基内的水被挤出后能迅速的排出路基。

  b.测绘布设桩位平面图,准确放出桩位并编号。

  c.将装有振动器的多功能打桩架在孔位就位,将装有桩尖的钢管对准孔位定位。

  d.起动振动器,使钢管下沉到要求深度后上拔0.5—1.0m,清除桩尖真空吸力,并张开活瓣。

  e.提起振动器和桩帽,从钢管上口交替入水、砂,同时徐徐提管敲击,使砂加速下落,并不断投料使之形成桩柱。

  f.灌砂数量和提管速度要紧密配合,通过计算确定每分钟灌砂数量和提管高度,保证砂桩连续、密实。

  g.移动桩机,平整砂桩顶地面,铺筑砂垫层。

  B.工艺流程框图

  主要机械设备:沉管机,发电机,自卸汽车,装载机。

  砂桩施工方法

  ①施工机具:采用振动打桩机,下部装活辨钢桩靴的桩管成桩。

  ②施工工艺

  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

  ③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a.原材料用砂采用中、粗砂,大于0.5mm的砂的含量占总重应在50%以上,含泥量不应大于3%,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s,并将其中植物、杂质除尽。

  b.因砂的含水量对桩体密实度有很大的影响,本合同段采用一次拔管法施工,应使用饱和砂。

  c.成桩后砂桩的相对密度大于0.7,并根据砂的含水量控制填砂量,实际填砂量不应小于设计值,如果实际灌砂量未达到设计用量要求时,应在原桩位将桩管打入,补充灌砂后复打1次,或在旁边补桩1根。

  d.桩管就位应垂直,桩靴闭合,将桩管沉入规定深度的土层中,将料斗插入桩管斗口,向管内灌砂,边振动边拔出桩管。振动拔管50cm,停拔继振20秒,如此重复进行至桩管拔出地面。来源:www.jianshe99.com

  e.砂桩大面积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取得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用以控制拔管速度和上覆压重。

  f.桩体在施工中应确保连续、密实。在软弱粘性土中成型困难时,可隔行施工,各行中也可间隔施工。

  挤实碎石(砂)桩

  A.施工方法

  a.恢复中线,放出路段边线桩,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做好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道的畅通。

  b.测绘挤实碎石桩平面图,准确放出桩位并编号。

  c.将沉管机就位,套管对准桩孔,提起芯管从外围或路基二侧向路中间顺序进行沉管。

  d.按设计填料量填筑碎石,锤击下沉至设计深度。

  e.提起芯管,填注碎石英钟,锤击套管芯管,将碎石挤出套管,提起套管芯管。

  f.两次填筑碎石,锤击芯管,使碎石挤实,直至形成碎石桩柱。

  g.挤实碎石桩的质量以填料量和密实电流控制。直径为0.5m的碎石桩的碎石置换量约0.224m3,锤击挤密的密实电流控制在40——50A.施工时应作好记录,使桩身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h.施工路段打桩结束后,平整桩顶及周围地面,除去浮土压实,再铺筑25cm碎石垫层压实

  B.工艺流程框

  C.主要机械设备:沉管机,发电机。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