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质量专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正文

PDCA循环的内涵特点与运用

2008-11-26 08:54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简称“戴明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十分重要。

  一、PDCA循环的内涵

  IS09001:2000标准0.2条款的“注”指出, PDCA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其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设工程教育网|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1.PDCA方法适用所有过程

  PDCA循环理论存在于所有领域,既包括人们的专业工作,也包括日常生活,它被人们持续地、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使用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和每项活动。

  2.PDCA循环的主要步骤

  ①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②确定改进的目标;

  ③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

  ④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

  ⑤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⑥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

  ⑦正式采纳更改;

  ⑧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其中,①、②、③、④即P——策划;⑤即 D——实施;⑥即C——检查;⑦、⑧即A——处置。

  以上所述,即为解决问题所必须遵从的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改进)是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的一个过程,必须形成闭环管理,四个阶段缺一不可。那么,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是否只能分成八个步骤?笔者认为,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2.大环套小环

  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小的PDCA循环。比如,ISO 9001:2000标准的管理职责(5)和资源管理(6)是PDCA循环的P阶段,产品实现(7)是D阶段,测量、分析(8)是C阶段,改进(8)是A阶段。而“改进”中的“纠正措施”则是该标准大的PDCA循环中A阶段的小PDCA循环。

  应当指出,PDCA循环中的A是关键环节。若没有此环节,|建设工程教育网|已取得的成果无法巩固(防止问题再发生),人们的质量意识可能没有明显提高,也提不出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或新的质量问题。所以,应特别关注A阶段。

  3.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PDCA循环是一个动态的循环,它可以在组织的每一个过程中层开,也可以在整个过程的系统中展开。它与产品实现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策划、实施、控制和持续改进有密切的关系。

  三、PDCA循环的灵活运用

  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池泽辰夫主张灵活运用PDCA方法,可先从CA入手,然后再进入PDCA循环,即先“检查”、“处置”(改进)前一循环的实施效果后,再进入“策划”阶段。池泽辰夫举例说,在制定年度方针、目标及实施计划方案时,应回顾上一年度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即对上年度的PDCA循环效果进行充分验证后,再制定本年度的计划。

  笔者认为,池泽辰夫先生的说法是对 PDCA循环认识上的深化。事实证明,毫无准备地进入策划阶段与检查前一循环的实施效果后再进入策划阶段,其效果截然不同。所以,进行PDCA循环时,尤其要注意CA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对提高策划的水平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PDCA 循环 内涵特点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