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建筑图库 > 正文

仿生建筑学的实践(组图)

2008-10-27 16:34    【  【打印】【我要纠错】

  仿生建筑是21世纪建筑学领域的一项新运动,仿生建筑学理论结合了生物学、美学和自然界中的科学规律。仿生建筑学把人类的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和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结合和搭配。据专家介绍,目前的仿生建筑学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城市环境仿生,建筑功能仿生,建筑形式仿生,建筑内部结构仿生。

  本文介绍的这些案例是一些已经修建好或者正在修建中的建筑,还有一些是世界著名的建筑方案,它们未必完全契合仿生学,但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当今仿生建筑学的一个方向。

  1.鹿特丹“城市仙人掌”

  荷兰鹿特丹的“城市仙人掌”是一个坐落在荷兰的住宅工程,它将在19层楼中提供98个居住单元。多亏了这种错落有致的曲线阳台的设计,每个单元的室外空间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这意味着,当所有居民的花园中的花正在开花期时,这个绿色摩天大楼将真的是绿色的。这个建筑的碳减排能力很高,这多亏了在门廊处的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再加上,它的白色外表也帮助减轻了市内的热度。

  2.巴黎“反烟雾”大厦

  这所建筑是一个新科技中心,建筑所用的原料都是可回收可降解材料。这所建筑的功能非常完善,有公共场所、会议室、画廊、餐厅和花园。采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预计将修建在巴黎运河上,将成为教育巴黎市民保护环境普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

  3.美国辛辛那提的“罗布林大桥坡度大厦”

  这座大厦位于辛辛那提市最著名的罗布林大桥旁,被称为“罗布林大桥坡度”的大厦是由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总体规划建筑师丹尼尔·李博斯金设计的。这座大楼最具特色的就是它顶层的倾斜坡度使用了仿生技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著名的城市标志罗布林大桥相配合。大厦的建筑色调充分反映出了城市和天空的搭配,同时,这所大厦还具有缓解交通压力的功能。

  4.哥斯达黎加“世界方舟”

  由格雷特·莱恩设计的这个“世界方舟”是基于一种“流体建筑”概念为原理,使用可变形的金属材料和先进的“blob-like”流媒体图像技术。这个建筑的基础是一个球形,建筑师充分使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进行合理搭配。据报道,“世界方舟”计划修建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态中心和生态教育基地。

  5.伦敦市政厅

  伦敦市政厅的设计来自诺曼·福斯特公司。设计师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可以改变的,这座建筑物全部使用了无污染的可回收的材料。

  6.英国莱斯特国家航天中心

  英国国家航天中心由设计师尼古拉斯·格拉姆设计。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仿生结构的建筑物。它全部使用轻钢结构,甚至连火箭发射塔也是这样。建筑物的外表使用的是太空飞行器所使用的特殊泡沫材料,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坚固。

  7.瑞典的“螺旋中心”

  瑞典的“螺旋中心”大厦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高建筑物,高189米,共有9个区层,每区层有5层,有152个单元,每区层都旋转少许,使整栋大厦共旋转90度。该大厦最底下两个区层是办公室,其余7个区层共有150个豪华住宅单元,总面积1.5万平方米。这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已成为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的标志。

  8.英国伯明翰塞尔福瑞吉百货大楼

  英国伯明翰塞尔福瑞吉百货大楼其外型轮廓犹如女性的身体。其外表悬挂了1.5万个铝碟,创造出一种极具现代气息的纹理装饰效果,有如女人服饰上鳞片式的金属圆片,闪烁于阳光之下,使建筑的商业氛围表现到极致。设计该建筑的英国“未来系统建筑事务所”,将商场内部围合成一个顶部采光的中庭,配以交叉的自动扶梯,使购物环境呈现出一种凝聚的向心力和商业广告的展示效应。作为英国第二商业城市伯明翰的建筑地标,人们称该建筑为“未来的百货商店”。因其设计构思的前卫性,获得2004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建筑设计奖”和2004年“英国皇家工艺美术委员会奖”等多个奖项。

  9.未来“树纹塔”摩天大楼

  “树纹塔”摩天大楼由美国著名的环境设计大师、建筑师威廉·麦克多诺设计。他设计的“树纹塔”使建筑可以像树木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在设计中,他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不仅实现视觉上震撼效果,同时使得整个建筑物被环境所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延伸阅读:仿生建筑学 实践 组图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