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武汉关闭最后一个电报营业厅 至今有123年历史

2007-3-16 13:15  【 】【打印】【我要纠错

  “从3月16日起,洪山路电报营业厅停办电报业务,电报业务移至洪山路综合营业厅内电报业务专柜,营业时间为8:00—18:00.”

  这是武汉电信的一则通告内容。这表明,继去年关闭汉口、汉阳电报营业厅后,武汉关闭了最后一个电报营业厅,仅仅保留一节电报专柜。

  据了解,电报专柜只安排一人值班。

  电报是武汉电信的起点,至今有123年的历史。

  国内最大的电报中转地

  电话、手机、MSN视频、QQ聊天……“两点连一线”成了信息时代人与人最便捷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翻阅《武汉电信志》,记者也难以想象电报作为通信工具的辉煌。

  电报曾经是武汉电信的开端。1884年,清朝南洋大臣左宗棠设立的汉口电报局开通,设在汉口河街,几经发展,到1908年,南来北往的电报在汉口接转,武汉成为国内最大的电报中转地。

  上世纪80年代,是武汉市电报业的鼎盛时期。1985年6月,武汉引进日本超高速用户传真机,传真电路通达日本东京、北京、上海、芜湖、镇江、桂林、重庆、荆门、宜昌、香港、深圳等地。1988年,武汉市创下月处理电报600万份的记录,城区内电报投送点的200多名投递员日均投递电报100多份。

  投递员刘学慧回忆,1996年前后,当时传销闹江城,武汉三镇各电报营业厅里排满了发电报的人。

  据电信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7月份,武汉电信公司共受理电报14800余份,从武汉市发出的电报还有4800多份。

  最后一名电报员

  位于洪山广场下穿通道旁的洪山电报营业厅只有十多平方米,柜台摆着小灵通等各类电信充值卡。如果不是桌上“电报三类传真”的招牌和墙上张贴的电报资费表,根本看不出这里是发电报的。

  昨日上午在营业厅值班的是38岁的韩先荣。她在接收电报岗位上工作了13年,这两年她和另一位同事“对班”,工作时间是8:00——18:00.

  作为全市最后一名电报接收员,韩先荣今天将随电报专柜,转移到时尚、现代的电信营业大厅内。

  韩先荣不愿直接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以前,电报营业厅都是24小时上班,不时上夜班。现在,她告别了这种昼、夜轮流值班的工作状态。

  在韩先荣的记忆中,最短的电报一般是两个字,如“速回”、“平安”、“已到”等,使用频率很高,发一个字的则很少。有时候,她还要帮发电报的人在文字上把关,征得客户同意后,删除多余和不合适的字眼。不过,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据武汉电信公众客服部投递中心肖文昨日提供的一份数据:2006年7月-12月,全市共收发电报2187份,月均约300份,以接收的电报居多,发电报的收入约5000元;今年1月收发电报158份,2月份收发电报114份。

  肖文称,电报业的萎缩与电话、手机普及有关。以前,发出去的电报到达地多为电话不通的偏远山区,而去年底,以电信为主的“村村通”工程完工后,全省每个行政村都通上了电话,电报用户也随之进一步减少。

  同样,投递电报的人员也都分流了。现在,肖文和他的同事以从事电信系统内的物流为主,如配送电话卡、送票据、发行内部报纸等。

  电报功能更多用作凭证

  截止昨日上午11时,守在电报营业厅的韩先荣先后卖出了几张小灵通充值卡,却无一笔收发电报业务。韩先荣说,如今买电信卡的比发电报的多,有时两天也没有一份电报。

  韩先荣接收的最近一份电报时间是3月14日下午,发送地为华中科技大学,接收人为个人。同一个城市,打个电话或上门一趟,方便得很,还有发电报的必要吗?

  韩先荣说,发电报少了,电报的功能也在变化,有时候不只是起到通信的作用。从这份电报内容看,这是告知对方某件事情的处理情况,有特殊凭证意义。

  韩先荣不时遇到类似情况。当双方为某事发生纠纷需要诉诸法院时,发出去的电报可以做为某种证据。电话联系虽然方便,一旦较真,口说无凭,而电报不仅有对方签收的底单,内容也有据可查。

  这种凭证还被一些大学生利用。今年元宵节前,有几个大学生到这里来发电报给学校,说是车票买不到,需要延迟上学。

  人们一向对电报都有敬畏心理,发电报请假很有讲究:在学校看来,学生用电报来请假是很慎重的事;在学生看来,电报是向学校请假的依据,还可以避免电话中直接请假的尴尬,效果较好。

  形形色色的发报人

  十多年来,经过韩先荣收发的电报有多少,但有些“电报迷”却让人难忘。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黄石一位老人赶至武汉洪山路电报营业厅发电报。他说,在黄石因为某些原因没发成电报,只好赶过来,主要是想得到对方是否收到电报的确切信息。韩先荣满足了他的要求,查询发报结果后,用挂号信告知老人电报到达情况。

  这几年,还有一些发报人让韩先荣和她的同事哭笑不得。有的年轻人一来,就指名道姓要将电报发给某某明星,前些年有周润发、刘德华,这几年有赵薇、李宇春等。但他们并不清楚明星们的具体地址,如发给刘德华的就只有“香港”。按要求,发送电报时必须提供详细的收报地址,否则,就无法送出,或难以按期让对方收到。

  遇到这类电报,韩先荣往往先提醒一番,有的人知难而退,有的人却坚持要发。曾经有一位李宇春的“粉丝”对电报接收员称:“收不到,也无所谓,也就是花了一块多钱。”(目前,国内电报收费每字0.14元,10字以内按10字计。)

  退出时间是否到了

  电报离我们大多数人已经相隔多年了,但一不小心清理抽屉,找出几个旧信封,就会发现电报的痕迹。

  前些年,一些单位印制的信封上往往印有“电报挂号××××”字样,新印制的信封上已经找不到这几个字了。

  如今,电报挂号与单位的联系基本上中断了,很多省份只有市级电信保留了电报业务。这几年,武汉市收发的电报中,国际电报比例也直线下降。因为,有不少国家已经取消了电报这种最传统的通信业务。

  到现在,一个月只剩下百余份的收发量,电报该不该取消?有的说,电话、互联网、传真等便捷的通信方式,已经取代了电报的功能,电报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有的认为则不然。

  老电报投递员刘万根昨日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从宁波来汉出差的顾客来发电报,说要找多年没有联系的弟弟,但他只记得住在汉口解放大道××号。这可是个麻烦差事,那几年,解放大道门牌号码变动很大,江汉、江岸、硚口三个区都有过。刘万根费了好大劲,直到傍晚才在青少年宫后侧一居民楼找到电报的主人。两位兄弟终于相见,宁波汉子说,电报员对道路、住户都比较熟悉,本来想用发电报的方式来找人,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找到了。

  武汉电信部门有关人士称,目前虽然电报量已经很小,但客户还有这种需求,保留这么一个电报专柜,就意味着还有武汉市这项业务,一旦有人需要时,就可以用上它。

楚天都市报

延伸阅读: 电报 资讯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