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2006-08-01 17:19    【  【打印】【我要纠错】

  成为世界环境保护领域领跑者的绝好机遇正呈现在中国面前。虽然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问题,但是我们缺乏强有力的全球领袖以推动保护事业向前发展。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基于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承诺和北京2008绿色奥运的机遇,自然而然地,中国可能担当起世界保护领域的领袖角色。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领导作用对我们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家园,然而我们却没有好好保护这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正在过度消耗着自己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粮食、药品、原材料以及其他生态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自然资源保护者和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其紧迫性。我们看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空气和水被污染,陆地和海洋的自然资源正在逐渐枯竭。

  然而,自然资源的枯竭不仅仅是保护事业的危机,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危机,因为关键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愈发珍贵,其替代的代价越来越高。

  这种影响将是深远的,我们的下一代及后代将很难再享受到我们希望他们拥有的那种生活方式。不断增加的人口消耗着不断减少的自然资源:在未来50年,地球总人口将达到100~120亿。特别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将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到2030年,估计中国能源需求将会是现在的4倍,从哪里获得这么多的能源?如果污染来自用传统的方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污染会给人们的肺部、公共健康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将如何替代这些终将消耗殆尽的自然资源?  中国强大的经济也使保护工作变得与众不同。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中国已经站在能够制订标准的位置,而这些标准是其他国家必须遵守的。中国可以向外界随意开放自己的自然资源,也可以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能源的标准,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并使之影响世界。

  任何国家都不是“孤岛”,我们大家紧密相连。中国需要更多的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就像中国的资源也正在被世界其他国家利用着一样。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对自身资源的使用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有能力提供更好的使用资源的方法。

  中国可以成为世界的表率,向世界展示如何可持续地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如何合理采集木材,如何生产原材料产品以及如何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来减少浪费、污染和其他对地球造成的威胁。我们希望中国能提供这样的行业指南,为全世界制定标准。  一个策略是鼓励中国企业的参与,在他们发展商业的同时,请他们认真评估发展对自然资源带来的影响,然后决定如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中国的自然财富。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是支持地方和中央政府制订正确的政策来长期、有效地解决保护问题。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保护的领袖,中国将能够与世界分享改善能源和水力的有效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合理捕鱼和其他创造性的经验。中国的领导者们和人民能够找到各种途径去保护自然景观、森林、空气、水和土壤。

  中国能够奉献给世界的最好礼物是中国可以利用其强大而快速的发展壮大去引导世界朝着保护地球的方向发展。

  美国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6~1948)曾经在1948年写过一本名为《沙国年鉴》的书。在书中,他提到了生物多样性,多样的物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还举了个例子,每一个钟表匠都知道,完美修补的最基本要求是保管好每一个小小的零件。如果你把系统拆开,遗失了一个零件,那你将不可能让整个系统恢复到从前。

  2008年绿色奥运将在北京举行,这使中国有机会利用奥运带来的巨大热情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领袖。奥运会将是一个机会,让全世界关注中国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巨大贡献。

  这个账很容易算清楚,只有我们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地球才可以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持久地支撑人类的生存。

延伸阅读:新城 规划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