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汉字、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2006-5-18 9:20  【 】【打印】【我要纠错

  编者按

  公元前1300年,中国黄河流域的殷商王朝创造了“甲骨文”,这是汉字的祖先。它与钉头字、圣书字统称三大古典文字。它们虽然面貌迥异,却都属于象形兼表意的“意形文字”。后来“意形文字”逐渐被“音节文字”所取代,钉头字和圣书字都消亡了,汉字却渊远流长。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使用何种语言文字是决定人们形成何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重要因素,而思维方式和习惯必然会作用于人们所关注的各种艺术,包括建筑艺术。汉字,无疑对中国的建筑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该文作者认为,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建筑”,而中国的建筑“不应是以追求形式体量美为主,而应以文化的表述为基本结构,即是中国文化在建筑领域里的表现”。于是作者拟从中国传统汉字及书法入手,探讨其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试图对中国建筑艺术文化做出某种程度的认知。在我国现代建筑习惯以西方建筑学为参照系来寻找发展道路的今天,在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挑战的今天,这种探讨必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汉字与建筑

  中国的汉字多为“象形”字,即模拟具体事物的形状,经过加工、省略等过程成为“字体”。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所以在创造文字时,人们很容易将建筑的情况(包括外形和内容)“记录”下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字本身就谱写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从字形看建筑的形象、结构和布局

  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乌龟壳或兽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后来青铜器出现后,将文字铸在铜器便成为了“金文”。在这些原始字体上,有三个典型代表建筑物的字:“室、宅、宫”。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它们是一组房屋的平、立、剖面图。

  图中1的“室”字,可以看作是台基之上的一座四坡顶房屋,这是一幅“立面图”。2的“宅”字更把房屋构造情况表达出来了,有基座、屋身、屋顶,说它是一个“剖面图”也不为过。3是一个“宫”字,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组建筑的平面图,在一个方形的院子里,四周布置了四座房屋。这种构图虽然与现代建筑平面图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但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以此方法来表示的(即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结合)。

  这一组最古老的文字还传达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讯息。首先,甲骨文的使用是在殷商时代,而台基和“四阿”的屋顶便已经出现;其二,从构图来看,当时的房屋可能是木架结构;第三,围绕一个空间布置建筑物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总体看来,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制在当时已经初步完成,之后都是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的。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3500年至4000年前便已大体确立,它的发展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4000年来一气呵成”。

  从字体看房屋的种类和用途

  除了“字形”表现出建筑物的具体形象外,字体的构成也常常表现出房屋的种类和用途,或者说明了建筑物的性质。因为房屋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由自然山洞的“穴”到半地下的“穴”,于是一系列有关房屋用途的字就由“穴”作为部首而来。

  例如“穹、窖、窗、空”等,这些字都是半地穴式房屋的组成部分。如“窗”,原意是指半地穴式房屋顶部的一个开口———天窗:“窖”是指半地穴里作为储藏东西的“圆形袋状的坑”:“空”则是指“穹顶”下的封闭空间。

  “宀”表现的是屋顶,在屋顶下又容纳了很多事物,分别代表房屋的各种功能。这一类的字有“宫、室、宅、寝、宇、家”等。“家”字是屋顶之下又一只猪,应该表示“猪屋”,或者表示每户人家都养了一头猪:“宗”字里面的“示”表示“祀”(即“土地神”),屋顶之下放了一个“土地神”,当然就是土地庙了:“宫”字表示屋子里面有很多房间,就是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两坡顶的一般都是主体房屋,在主体房屋之外,前后或左右通常都带有一些单坡顶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形式就以“广”字来表现,例如“序”(东西墙为之序,今庑廊之属曰东西序,是为堂侧之厢)字。“广”不仅指单坡屋面,还指“一边开敞的房屋”,一般用作买卖、杀猪、停车马、缴纳税粮等,如“店,庖,库、庑、廊”等等。

  从用字部首看建筑材料

  建筑物的构件名称一般多以其材料及“形声”来组成。例如“梁、柱、栋、楹”等都从“木”,“墙、壁、垣、堂”都从“土”,“础、碑、碣”都从“石”,还有“钩(古有钩楹、钩栏,即包在楹外的铜件),镉(门上的铜钉),铺(铺首,门上的铜环)”等从“金”,在字形上一看便明白这些构件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时同一字可从不同部首,如从“木”、“土”或“石”,则表示该构件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总体来说,以“木”字旁组成的材料汉字最多,这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料构建为主。

  书法与建筑

  书法是汉字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它与建筑的美好视觉形象有着亲密的联系。这种“美好视觉”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工艺美术字上,甚至是一种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节奏化了的生命之“美”。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的介入不仅从内容上深化了建筑的意境,而且从形式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的效果,对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书法在建筑中的作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古代极其发达,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早期的书法比较具象,它重视文字的象形性。后来随着象形字的减少,书法更多的是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来表现人们对形象的情感,抒发意境,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建筑中大量的碑碣、诗条石、摩崖、匾联等语言同时也是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好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自身造型美与概念美(文字内涵)的高度统一,而且书体气质与所在建筑环境性格也是高度协调的。比如颜体楷书可增环境之壮美,柳体行书可洋溢环境之妩媚,汉碑之体势可使环境有古朴的内涵,怀素的草书丰韵使环境充满动态之美。可见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深化建筑意境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就好比一件独一无二的“法宝”,使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其它民族的建筑体系无法相比的深广度和丰富性。即使在今天,加强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及运用,也是中国建筑语言探索中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向。

  中国“解构主义”书法———草书

  汉字形体在历史上经过很多变化。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小篆属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称今文字。古文字由线条组成,粗细变化不大,总体而言较为繁杂。自小篆到隶书,字形则大为简化,行书更是又进一步“省便”。到草书则是“解散楷体”,很多字写起来同楷书差别很大:楷书结构严整、体式方正,草书则是龙飞凤舞、灵活多变。将古今各体汉字加以比较,可以说存在一个解构过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草体书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解构”书法。

  中国书法讲究势。势可以理解为动态的形,它表现的是力之美和运动之美,在书法艺术中,又存在多种多样的势。唐代张怀瑾著《书断》强调“异势”的重要,他认为十一类笔画组合中可作各种变通势态,有“烈火异势”、“散水异法”、“策变异势”等等。他举王羲之写《兰亭序》中20多个“之”字,“变转悉异,遂无同者”,总结为“不求变异,则涉凡浅”。中国书法理论中说明行笔势态的动词非常多,有“曲、卷、收、挫、揭、仰、进”等,而当今解构建筑师们爱用“twisting(扭曲)、shifting(转移)、folding(折叠)、cutting(剪切)、sub?鄄tracting (减去)、expanding(扩大)、inserting(插入)”等等,之间颇有相通之处。

  唐代孙过庭《书谱》讲草书形象时,说有“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这些话无法移用在林肯纪念堂的形象上,也不能拿来描绘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但用来形容哈迪德的香港山顶俱乐部方案则是恰当的。“绝岸颓峰之势”、“奔雷坠石之奇”,正是哈女士方案之特色。

  中国草书艺术与西方解构建筑,固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概念,但是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看,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异质同构的部分。中西建筑学的交流互补受到广泛重视,借鉴中国书法理论,探讨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建设报·张臻   

延伸阅读: 汉字 书法 建筑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