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上海引进首个幼儿情绪课程 死亡教育遭家长反对

2006-5-17 8:50  【 】【打印】【我要纠错

  上海引进首个幼儿情绪课程

  包括“死亡教育”“抗逆能力”等

  本报讯 (记者 吴华) 心爱的宠物死了怎么办?自己的亲人、朋友离开人世该怎么面对?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引进了首个幼儿情绪课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个课程将首次把“生死”这种人生大命题引入到幼儿园课堂,老师甚至可能把五六岁的孩子带到一座墓前解释什么是死亡。

  先在31所幼儿园试点

  据悉,这项名为“比比和朋友”的教育方案是专为5-6岁的儿童设计的,“死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整个方案围绕着一只宠物竹节虫“比比”和一群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而展开,讲述的大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如何和小朋友相处?有大孩子欺负自己怎么办?感到难过的时候怎么表达出来等。孩子们可以通过画画、游戏、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等办法,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应付危机和逆境。

  华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朱家雄教授告诉记者,就像成年人一样,如今孩子们所要面对的困扰和心理紧张也在日益增加,但是系统的促进儿童情绪健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课程还非常缺乏。“我们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智能,甚至逼孩子补习功课,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一样需要‘补课’?”

  据悉,该课程创立于丹麦和立陶宛,现已推广到欧洲、北美和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是内地首个引进此方案的城市。2007年前华师大将在31所试点幼儿园推行这一方案,到2009年则将推广至上海的140所幼儿园。

  多数家长显得难以接受

  这套课程还将涉及到“死亡”这个成年人都宁愿回避的问题,而且有的课程甚至是老师把孩子们领到墓地去上课的。“课程中会有比比这只宠物虫死掉的情节,老师会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小朋友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些不可回避的自然过程。”这部分内容可能将挑战家长们对于“死亡教育”的接受限度。

  为此,华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结果显示,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幼儿园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生死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还有不少家长干脆就对涉及到死亡的问题拒绝回答。

  对幼儿园老师的问卷结果则显示,83.3%的老师认为“儿童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94.4%的老师认为“死亡教育可以降低儿童对死亡的恐惧”,但仍有63%的老师认为“儿童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因此,这次课程选的试点幼儿园都是自愿报名的,以便于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

  至于在墓地上课是否能被家长接受,朱家雄表示可以选择在烈士墓前进行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被家长接受,而且教育更有意义。

  专家解答两大疑问

  记者:为何想到对五六岁的孩子谈“生死”?

  专家:按照我们的问卷调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已经有大约一半的孩子会向家长提问有关死亡的话题;还有32.3%的孩子经历过亲属的去世;18.6%的幼儿“见到过丧葬,并对此有所理解”。可见,已经有相当多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接触到死亡这个话题,即使家长不主动讲解,他们也会形成自己的认识。

  同时,有的幼儿已经懂得死后不能复生,但也有很多幼儿希望能被救活,可见需要对这些孩子进行解释。

  记者:“死亡教育”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专家:事实上,这个听上去有点恐怖的“死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恐怖,也不会吓坏孩子。在课程中,虽然宠物“比比”会死,但很快又有一个新的宠物出现,故事并不令人悲伤。

  对死亡的禁忌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这个课程在其它国家推广之初,都曾经令老师担心,家长和小朋友是否能够接受,但最终这一模块的内容总是被证明为最成功的一课。

  举例来说,在香港的课堂上,孩子们一旦被允许谈他们对死亡的认识就滔滔不绝,为了控制时间老师不得不叫停。立陶宛的孩子们在墓地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互相讨论他们所能理解的死亡。事实证明,如果由他们信任的人用安全的方式引导,就会帮小朋友缓解不愉快的情绪,还会让他们正确看待死亡,而不是一味惧怕。对于死亡教育,淡化、回避都不是积极态度,要让孩子坦然认识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上海青年报

延伸阅读: 幼儿情绪课程 死亡教育 家长反对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