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聚焦地产开发商的慈善:机制匮乏成为行善难理由

2006-4-21 11:14  【 】【打印】【我要纠错

  面对社会的种种质疑,有的开发商们却一肚子委屈,认为虽然不排除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的情况,但是,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还是愿意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之所以因行善问题,受人责难,是因为国内慈善制度上的缺失、管理上的漏洞,致使他们在如何行善的问题上颇为头疼。

  地产富豪纷纷辩解

  对纷纷纭纭的慈善榜,SOHO中国联席总裁潘石屹看得很淡。“有人做善事是给别人看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行善不留名才是真的行善”。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则认为:“慈善是一种心情,不是面子。”他认为,对一个企业而言,随着发展,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来,投入慈善事业正是社会责任的表现;另外,慈善还是企业家出于“为自己负责”的心态下的行为,财富增加了,要对社会回报,要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则非常高调地说了句:“慈善不是赎罪。”在黄怒波看来,作为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善就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对社会的职责,他很纳闷,“不捐款、不慈善就说你没良心。捐款行善了,又说你早该这样。捐款捐少了,又说你有问题,你该‘赎罪’。”

  被采访的开发商们都表示,社会慈善应该来自社会,而不能只看着少数商人。“只有让全社会都意识到自己在行善事,慈善事业才能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

  自行打造基金会

  在房地产商们看来,慈善事业和慈善机构的不完善,已经成为他们行善事的阻碍。

  记者采访中发现,房地产商们很少愿意把善款捐入社会公益基金,他们更愿意成立自己的基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我不信任公共基金,我是商人,我希望对自己的款项去向非常清晰,但是,进入公共基金后,我就没法看到捐款的去向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开发商都组建了自己的基金,如潘石屹成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基金规模达1000万元,资助方向是教育和城市建筑;张宝全和王秋杨成立了”苹果基金“,基金规模达1000万元,主要资助方向是教育和医疗,这方面,每年还将投入500万元,下一步还准备成立电影方面的基金;黄怒波成立了”中坤诗歌发展基金“,基金规模达3000万元,主要资助方向是诗歌创作研究;王石和刘晓光等人则发起了阿拉善SEE生态基金;香江集团老总翟美卿个人出资成立第一个国家级私立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基金规模达5000万,资助对象包括教育、灾害、体育、医疗等。

  相关经验严重匮乏

  不信任公共基金,房地产商们纷纷转向成立个人基金,但是,慈善基金的管理却是件专业性很强的事情,这让在资本市场上运筹帷幄的房地产商们颇为头疼。

  潘石屹至今记得自己的第一笔个人捐助,14年前,他为家乡的学校捐助了5万元人民币,为了保险,委托给自己的亲戚,但没想到这钱却被亲戚挪用了,为了讨回这5万元慈善款,潘石屹费了好几年的时间,“亲人也不可靠”。另外一次为家乡的捐助,更让潘石屹哭笑不得。他个人出巨资为家乡建学校,但在征地时却遭遇村民漫天要价的行径,仔细考虑后,他觉得不能简单捐钱捐校,既然是做善事,就要激发所有人心中的善,因此,在学校的建设上,他要求所有村民都出一份力量,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哪怕栽一棵树都行。“这些经验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慈善基金的管理更需要一批专业人士进行管理,但在这方面,大陆的政策和人才上,都很难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家行善事,政府也应该出台“善规”,鼓励善事。黄怒波提出,“捐了那么多款,却从没办过退税、免税。别以为西方企业家道德高尚,是他们的机制要求他们,在进行捐赠慈善的同时,解决企业的合理避税,这是真正动力所在。我国要学就学这样的机制,国有、民营、外资都一个样,那慈善事业必将飞黄腾达。”

  有关人士表示,在西方人看来,高昂的遗产税以及宽松的退税政策,是企业和公民参与慈善活动的重要动因。但在中国,根据现在的税务条例,企业捐赠不超过所得额3%的部分,和个人捐赠不超过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免税。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行为。

京华时报·鲁欢

延伸阅读: 地产 开发商 慈善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