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政策法规 > 地方性法规 > 正文

广东省惠州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

2003-09-01 14:50    【  【打印】【我要纠错】

  二○○三年九月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确保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储备,是指政府对根据城市规划功能确定为经营性的建设用地进行收购、储存、管理、经营的行为。

  第三条 惠州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储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惠州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土地储备工作,惠州市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办理市区国有土地储备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土地市场状况等因素,制定土地储备计划,经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第六条 储备的土地应优先用于符合城镇规划的建设项目。进行房地产、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建设,应当使用储备土地,其土地使用权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出让获得。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的具体程序按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市规划建设、财政、房产、计划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储备土地的范围和补偿

  第八条 下列国有土地应当纳入储备土地范围:

  (一)为实施城市规划而批准征用和农地转用的土地;

  (二)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

  (三)因单位撤销、解散、破产、产业结构调整、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行政划拨土地;

  (四)公路、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土地;

  (五)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土地;

  (六)为实施城市规划收回的土地;

  (七)政府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

  (八)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市、县(区)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而取得的土地;

  (九)土地使用者申请政府收回的土地;

  (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无主土地;

  (十一)其他需要储备的土地。

  第九条 非工业区的现有工业用地及工业厂房用地,无论是出让还是划拨地,不改变用途转让或补办出让手续的,以及所有出让用地闲置两年以上的,在进入土地交易市场前,一律先由市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认为值得盘整收回或收购的,经报市闲置土地盘整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后依法有偿收回,进入市土地储备机构储备。

  第十条 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由市政府统一收回储备,原土地使用权人不得自行处置和拒绝收回。

  第十一条 储备土地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征用。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将集体土地征收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二)收购。根据原土地使用权人的投入情况进行货币补偿,同时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异地置换。根据原土地使用权人的投入情况,在另一地段置换同等价值的土地,同时收回原土地使用权;

  (四)收回。依法应收回的土地,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回。

  第十二条 土地使用权收回、收购的补偿原则: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以下两种情况补偿:

  1、经市政府确认为闲置的土地,原则上无偿收回,但原缴交给政府的有关规费及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的土地投入,经市政府同意后给予适当补偿;

  2、因城市规划调整需收购收回的土地,在批准建设期内的,按原批准用途经有资质的土地评估机构评估后的地价予以补偿。

  (二)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规定支付的征地成本予以补偿,涉及工程投入的,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予以补偿。

  (三)建(构)筑物的补偿,按同类建(构)筑物的重置价乘以建筑成新或扣除折旧金额,并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予以补偿。

  上述各项费用均不计利息,工程投入额按市政府有关土地盘整的政策执行。所需支付的各项费用和工程投入额需经市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第三章 土地储备的程序及前期开发利用

  第十三条 收购、收回储备土地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储备土地的认定。

  1、对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收回的用地由申请人携有关资料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市土地储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2、经市政府批准收购、收回的用地,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原土地使用权人发出收购、收回通知,原土地使用权人按通知要求向土地储备机构提供有关资料,由市土地储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二)被收购、收回的土地的原用地单位需提交下列资料:

  1、土地收购申请书;

  2、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3、授权委托书;

  4、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权属证明材料;

  5、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缴交税费的单据;

  6、土地平面图;

  7、主管部门的意见;

  8、其他需提交的材料。

  (三)调查与评估。市土地储备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土地状况、地上附属物权属、土地面积、地上附属物占地面积、区域范围、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土地投入状况进行核算或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四)征询意见。市土地储备机构对申请收购、收回的土地向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征询规划意见。

  (五)拟订补偿方案。由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及规划意见,拟订土地使用权收购、收回补偿方案。

  (六)方案报批。收购、收回补偿方案经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七)组织实施。收购方案批准后,由市土地储备机构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按收购合同的约定,市土地储备机构向原土地使用权人支付补偿金额,原土地使用权人交付土地,并共同向市国土资源部门、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收购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二)土地收购补偿费用数额及其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交付土地的期限和方式;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纠纷的处理。

  第十五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可对储备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利用。

  (一)前期开发。储备土地出让前,完成储备土地地上建筑物及附属物的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

  (二)土地利用。储备土地暂不出让时,土地储备机构可将储备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连同地上建筑物出租、抵押、临时改变用途等形式进行经营。所得收益视同土地出让收入纳入财政管理。

  第四章 土地储备的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

  第十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由市土地储备机构设立专户,专款专用,资金的使用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第十七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

  (一)市财政拨付给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二)按储备土地出让收益的10%提取土地储备资金,逐渐减少银行贷款,降低成本;

  (三)金融机构贷款;

  (四)其他来源。

  土地储备资金均应纳入市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八条 下列费用应计入相关地块成本,进行会计核算:

  (一)新征土地的补偿、拆迁等各项费用;

  (二)收购、收回土地时应支付的各种补偿费用及评估、测绘等费用;

  (三)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整理、利用及信息发布等费用;

  (四)储备土地出让前的规划方案、评估等费用;

  (五)委托土地交易机构实施储备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的交易费用;

  (六)收购该地块的贷款利息;

  (七)其他相关费用。

  第十九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使用银行贷款时应控制风险,制定贷款和还款计划,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优先拨付用于偿还贷款本息。

  第二十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的出让收入应纳入市财政管理,全额上缴市财政专户,不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坐支成本、费用。土地储备所需支付的成本费用由市财政部门核拨。

  第二十一条 因实施城市规划或公用、公益设施建设等政府行为而无偿划拨储备土地或所收地价低于土地储备成本的,经市政府批准,缺口资金可由市土地储备中心垫付,从土地储备专项资金中支付,作为上交资金。

  第五章 惩 处

  第二十二条 对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的国有土地,原土地使用权人拒不服从收购储备的,由市政府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无偿收回。

  第二十三条 对纳入土地储备范围的国有土地,原土地使用权人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县、区的土地储备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9月1日施行。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