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政策法规 > 地方性法规 > 正文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

2002-02-05 11:08    【  【打印】【我要纠错】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

      已经2002年1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3月19日起施行。

  市长 雪克莱提·扎克尔

二〇〇二年二月五日

  第一条 为加强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承包管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包荒山,从事绿化开发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荒山,是指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域内的荒地、荒滩、荒坡、荒沟等未经开发利用的国有、集体土地。

  第四条 市绿化委员会负责全市荒山绿化承包的监督工作。

  园林、规划、土地管理、农委、水利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绿化委员会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荒山绿化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六条 荒山绿化承包的单位、个人,必须向所在区(县)绿化委员会提出申请,报市绿化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第七条 申请办理荒山绿化承包的,应提交下列证件

  (一)单位提交的证件:

  1.荒山绿化投资概算;

  2.营业执照(副本);

  3.验资报告;

  4.后续资金筹措方案;

  5.绿化实施计划;

  6.开发承包荒山可行性报告。

  (二)个人提交的证件:

  1.荒山绿化投资概算;

  2.身份证(复印件);

  3.固定住所证明(由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或公安派出所出具);

  4.资信证明(银行存单或者其他有价证券);

  5.后续资金筹措方案;

  6.绿化实施计划;

  7.开发承包荒山可行性报告。

  第八条 荒山绿化承包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

  第九条 承包荒山的单位、个人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区(县)绿化委员会受理承包申请后,提出初审意见,报市绿化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向规划部门申请选址规划手续,划定承包范围;

  (二)持市绿化委员会及规划部门的手续,到市土地局申请办理承包用地手续并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三)承包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由所在区(县)绿化委员会与其签订绿化承包协议,并将协议副本报市绿化委员会备案;

  (四)承包者在草原上进行绿化开发,应向市草原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草原使用权变更手续。

  第十条 承包耕种未经开发利用的国有、集体荒山的,5年内免征农业税。在新开发的荒山上生产农业特产品的视不同作物和不同情况,自有收入起时3年内免农业特产税。

  荒山绿化所用水利工程供水按规定标准收费,直接取用地下水的,按农业用水标准收取。

  第十一条 国有荒山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让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承包者拥有土地使用权和草木所有权,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以申请续期。

  利用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等未利用地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的,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土地使用权可以继承、转让(租)、抵押。

  第十二条 造林绿化面积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用地面积应按比例同步增长,造林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70%。

  第十三条 从事种植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不计入造林绿化面积;种苗生产用地要随起随种。不得起苗后闲置超过2年,荒露土地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2%。

  第十四条 承包土地面积50公顷以下的,应在3年内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承包土地面积51公顷以上的,应在5年内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十五条 造林绿化成活率和存活率不得低于85%。

  第十六条 荒山绿化承包管理达不到本办法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规定指标的,由市土地局按比例依法收回土地、补缴土地出让金、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9日起施行。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