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北京市城区人口密度下降 近半人口选择住京郊(图)

2006-3-21 0:0  【 】【打印】【我要纠错

  核心提示

  2005年北京市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7人,其中,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210人。3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对1%人口抽样调查进行的数据分析认为,城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虽然比2000年减少了790人,下降了3.4%,但总的来说,2万人以上的水平依然会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近一半人口居住在近郊

  ●调查显示:来自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2005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1538万人,4个城区、4个近郊区、10个远郊区县的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3.4%、48.6%和38%,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4%、增加了1.5%和增加了14.9%.

  其中,朝阳区为人口第一大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8.2%,其次是海淀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8%.人口增幅最大的是大兴区,增长了31.3%,达到88.6万人,超过房山区,成为远郊区县中人口最多的区。

  ●权威解析:城区人口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新的城市规划对城区大规模改造拆迁,致使居民迁出城区,疏散至郊区的结果。另外,各远郊区县的人口变动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的迅速上升。

  西城、崇文人口密度下降

  ●调查显示:2005年全市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7人,比2000年增加了106人。其中,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县的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2210人、5862人、389人。

  从各区县看,除西城、崇文两个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有所下降外,其他区县的人口密度均有所增加。近郊区中朝阳区增长最快,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101人。远郊区县中,人口密度有明显提高的是通州区和大兴区。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宣武区,达到每平方公里28133人;密度最小的是延庆县,每平方公里仅有139人。

  ●权威解析:虽然城区的人口数量五年间继续减少,人口密度也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2万人以上的水平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疏散城区人口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通州、大兴等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均有大幅上升。

  百名劳动力抚养27名少儿老人

  ●调查显示:2005年北京市人口出生率为6.3‰,死亡率为5.2‰,自然增长率为1.1‰。同期上海市和天津市常住人口分别为1778万人和1043万人。2005年北京市育龄妇女人数为466.9万人,比2000年净增55万人。其中生育旺盛期年龄组的妇女达139.9万人,净增25.6万人。

  2005年,每100个劳动人口要负担27人,其中,少儿人口13人,老年人口14人。与2000年相比,负担少年人口减少4人,负担老年人口增加3人。

  ●权威解析: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年龄组(20-29岁)妇女人数的变化,对人口出生率有较大影响。育龄妇女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育龄妇女中外地来京人员数量的增加,将给北京市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此外,由于老年人口的抚养成本一般高于少儿人口,所以,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加大北京市劳动人口的负担。

  二成人口人户分离

  ●调查显示:本市近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人户分离人口中,52.3%的人口属于本区县内的人户分离,47.7%的人口属于跨区县的人户分离。

  ●权威解析:人户分离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居民因拆迁、搬家、婚姻嫁娶等原因搬入新址,但不去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居民有多处住房,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居民由于工作、学习、投亲靠友等原因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新建小区地址不详、户口冻结、户口迁移手续不全等,不能办理户口迁移。从人户分离人口的居住地看,居住在四个近郊区的人口最多。

  分析认为,人户分离现象的存在,给户籍管理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比如,户籍统计数据无法反映人口的实际居住情况,从而影响户籍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

北京晨报

延伸阅读: 北京市 城区人口 京郊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