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结婚,三月、四月买钻戒。五一结婚潮已让珠宝消费提前热了起来,但与往年不同,多数“准新人”认为,国际大品牌更能带来独特的文化格调和精神享受,真正体现身份,而一些弱小品牌、模仿品牌受到冷落。
珠宝市场显冷热两极
由于今年是难得的“双春”之年,再加上“五一”恰逢在春夏交替,气候宜人,新人们便纷纷把“良辰吉日”定在了黄金周。专家预计,今年“五一”期间,南京将有3万对新人登记结婚。
五一是结婚高峰,三、四月份则是新人选购婚庆用品高峰,作为婚庆主角的珠宝消费渐热。但并非所有珠宝商都能从“婚庆效应”中尝到甜头,不少一贯靠价格战、虚假打折过日子的弱势品牌门庭冷落。
钻石消费的关键是“体验”
珠宝消费为何冷热如此分明?专家介绍,珠宝消费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装饰作用,而是变成了一种象征性消费,消费者看中的不是产品本身的物质性功能,而是关键能不能带来一种特别的感受。正如后现代主义学者让·波德里亚所说,“人们不是消费物的本身,而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
据了解,在欧洲,任何消费几乎都附有象征性成分,如意大利人对时装的追求,“再委屈也不能委屈身上这身行头”。
国内珠宝消费的悄然转型也说明,消费者买珠宝不再简单地以装饰为目的,买的不是珠宝本身,更多的是一份心情、一个心愿,买一个品牌所能带来的独特消费体验和精神享受。
这无疑导致那些产品缺乏个性,一贯靠打价格战“吃饭”的弱小品牌、模仿品牌,给人留下的感觉是买来佩戴后不仅没“长面子”,反而“失身份”,珠宝消费环境一成熟,这些品牌自然受到冷落。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体验,提升消费者身份,深具文化底蕴的国际珠宝品牌自然受到热宠。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