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00:0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他们间接或直接创造了我们的城市,也破坏了我们的城市;他们一夜之间拆了几十年不变的房子,而那些新盖的也许过不了多久又会被他们的同行拆掉;他们前所未有地让我们享受“居住”,也让我们为“居住”前所未有地忧伤;他们创造作品,也制造垃圾;他们懂得思考,也会蛮横;他们趋利,并正在明白利益的多元价值。
这么一个行业,这么一个群体,某天会出现一个有史以来最厚道的地产商排行榜。影响那些排序的,不是金钱,不是销售面积,而是在20多年的演进历程中不断茁壮成长的野心。
所以,当今天那个叫王石的人早早出现在榜首,似乎在验证我们对排行榜厚道指数的推理。他是这个行业最有野心的人,并代表了中国一线地产商的野心转移。
一位建筑评论家说:多重角力的产物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时尚,如果建筑美好这个城市就漂亮。城市是怎么建造的?城市是人的欲望和权力平衡的结果……在欲望与权力互相角力与制衡的过程中,地产商也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地产商是很少考虑到建筑文化这个层面的,而多是从商业的角度或销售的角度来衡量。这里呈现两个根本对立的价值观。正是由于资本力量的强大,在现今的中国建筑里,价值观在过度倾斜着。
王石们们的野心住在超越上面的描述。伊恩希提和雷文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文指出,一家公司能够成功,和它所处企业生态体系的成功互为因果。而房地产业,更是深深渗入国计民生。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这个国家,共同在一艘快速行驶的船上,
如同伊恩希提和雷文所言,企业生态体系中的每个成员,不管具备何种明显的优势,终究和整个网络的命运休戚与共。这一点,和生物生态体系的个别物种没有两样。按照他们的研究理论,开发商要做的第一是创造生态体系内部的价值。第二是和生态体系的其他参与者分享价值。否则,也许能够富裕一时,但终将为人所遗弃。
我们近期看到的有趣新闻是,最反对搞关系的万科和国有背景的公司搞上了关系。这是对王石野心的回报。在房地产这个森林里,作为资源整合的地产商,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掮客的角色。反对搞关系的透明,恰恰是为了日后更加持久地搞关系。在地产森林游戏规则的转变进程中,擅长耐力运动的王石预见了“权力的转移”,并渐渐触及目标。
所谓绅士,就是一匹有耐心的狼。王石最耀眼的个人品质,也正是其登山时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如冯仑所说,伟大在于忍耐和坚持。一个人、一个公司,要成功除了价值观正确,更关键的就是毅力。
地产商的“野心转移”,意味着狼向绅士的进化。除了少数自觉自发的“高境界”,更多的开发商是为了生存和获利去争夺话语权,去重新定义自己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位置。其间,他们发现,“堂堂正正”不仅有助于他们赚钱,而且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快感。好比黑帮卧底在警队干出了乐趣,索性从良。
潘石屹不喜欢窦文涛说他“既要从事特殊职业又要立牌坊”。我相信即使在早期他为生存而努力的时代,种种“非地产化”行为在营销价值外,也是另有追求的。
他在建外SOHO开街的那天,把五千名民工安排到了五层最好的位置,让他们观看表演。对此潘石屹解释为:“建外SOHO是城市的一部分,没有围墙,谁都可以进来,这也是我们当初设计的理念和初衷。”事实上,没有围墙的设计,除了山本理显的“细胞城市”理论外,追求商业地产价值回报是重要原因。但,对潘石屹这样一个纯粹的商人而言,他有这样的“民主”建筑的野心,不是一件天大的从良喜讯吗?
再看看另外一个地产界的野心家。比起王石的坚忍和潘石屹的狡黠,他靠前的排位是因为直率。任志强当然知道自己的言论会被喜欢煽风的媒体点出什么样的火,他的商业智慧不是为了夺取“最该挨打的人”排行榜第三位。不管是以前的讨好还是现在的“激怒”,地产商们正在不断试探自己“野心半径”的尺度。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创新力,更加努力追求,而且,他们开始有信仰了。
这个行业的这些人,正在悄悄推动地产商业伦理。俞孔坚曾说:“(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中国人协调人与环境的理想,是中国人几千年经验积累下来的感性认识。今天风水又热起来只能说明我们发现缺少共同信仰和自信,并希望在风水传统中找回点什么,尽管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那么,王石、潘石屹、任志强们,能够用他们盖的房子为我们找回缺失吗?这会是他们的理想与野心吗?
房子是个深远的话题。一部有关耶路撒冷的专题片里,旅人们轮流去扛十字架,体验当初耶稣的苦难,每个人都神情伤悲。当地的精神病医生称之为“耶路撒冷综合症”,因为来到这里的人们在特定的场合下,内心诱导自己的表演欲望。
套用李安的句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耶路撒冷。
而中国人的耶路撒冷就是买房子。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房子是一个巨大悬念,是一次重大的人生仪式,是一把天堂的钥匙。
天下寒士们愿意看到曾经的奸商们有更加远大的野心,并且用购买房子来为地产商的新野心投票。而这个野心排行榜的佼佼者,将获得更多领域的价值认同。
纳特金斯在《建筑的故事》的结语中说:所有建筑都显露出人类为满足需求所运用的才智。而那些需求不只是遮蔽、保暖和膳宿,还包括了在这世间的每个层面、每个片刻以无休止的不同方式所感觉到的欲望,是关于某种更深刻、更能唤起情感、也更世界性的东西,是关乎美、关乎永恒、关乎不朽。
那个英国人在他著作中的结语,还只是我们期待的序言。
来源:决策资源集团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