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购物中心的成长之痛 商业地产商的分歧和困惑

2006-2-27 0:0 解放日报 【 】【打印】【我要纠错

  “在美国,超过七成的零售总额是在购物中心完成的,澳大利亚超过了八成,而在中国,只有5%……”前不久,在2006年度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上,操着各地口音的零售商聚集上海,饶有兴致地谈论着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又叫销品茂,里面既有大卖场,也有百货店,还有餐饮店、电影院。这种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业态,让众多开发商怦然心动。陆家嘴的正大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商业广场,一批体量更大的购物中心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在热火朝天的工地背后,是四类雄心勃勃的开发者:本土传统商业零售集团、本土房地产巨头、海外专业购物中心开发商以及外资零售集团。

  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透露,全国商业地产空置率接近30%.对于体量庞大的购物中心而言,要找足够多的租户填满肚皮,实非易事。国外惯例是先招商,再设计、建造。而国内大部分开发商却反其道行之,先开工建设、建好后再四处招商。顺序一错,搞不好就葬送一个地产商。招商派和造楼派的争论,由此引发。

  招商派:先建后租麻烦不断

  等购物中心矗立在地平线上再招商,往往麻烦不断。这些后期无法解决的麻烦,成为招商派驳倒造楼派的重要依据。

  设计上硬伤难治

  四川有一座47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发商建设时,每层层高为4.5米。到了招商阶段,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国际大卖场,可对方摆出了硬指标:层高必须达到5米。无奈,开发商只能伤筋动骨,掘地半米,这才把这家大卖场引入。于是,购物中心底层的地面凹下去一大块。

  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开始建造之后,原本想引入美国第五大道百货集团,结果招商不成,引入北京和台湾另外两家百货公司。由于各公司对建筑结构要求不同,工程图纸反复修改,仅图纸修改一项,就花掉上百万元……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有很多

  据一位建筑商介绍,开发商业地产与开发住宅不同。住宅设计不佳,便宜点也能销售出去,但如果商业地产的承重、层高不符合要求,白送都没人要。具体说来,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吨,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吨,做普通的百货荷载有400、500公斤就够了。不同的业态,对高度要求也不同,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10米层高,因为将来会使用大银幕……上海一家4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层高平均4.8米,载荷只有400公斤。建材商一进,楼板就会塌,就连做普通超市也危险。这样的购物中心,哪个商户敢进?待到木已成舟,不同租户提出不同要求,开发商如何补救?

  据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平介绍,国外企业对购物中心要求非常高,他们往往要求自己设计,大到铺面户型、通道、电梯布局,小到地砖的颜色、音响设备,都有一整套要求。厦门一家购物中心在引入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电影院时,时代华纳提供了厚厚一叠图纸。购物中心老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电影院图纸的厚度,与购物中心的图纸的厚度相当!可见,如果不是量身定做,今后重新改造,那个折腾谁受得了。

  租金上哑巴吃黄连

  根据开发商的经验,建得差不多再招商时,开发商陷入被动,常常会在租金上吃亏。

  大连一家发展商在购物中心基本建成后,对外招商,在与沃尔玛谈时,沃尔玛开出了极低的租金。这时候,开发商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让沃尔玛进,自己吃亏;如果沃尔玛不进,业态不完整,形成不了人流,拖累的是整个购物中心。开发商急着开业,银行等着收贷款,这样一来,沃尔玛掌握了话语权,而且一下子签掉五年的合同

  此外,由于承重、层高设计失误,不少购物中心只能引入某一类业态,如百货,或许只有一两家租户感兴趣。此时,开发商的选择余地大幅缩小,这黄连,只能自己咽下去。

  “订单地产”大势所趋

  “先招商,后建造,绝对是国际趋势”,上海仲量联行副董事李杰拥有15年房地产开发和咨询经验,他告诉笔者,先进的开发理念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定位和选址,根据过去市场发展轨迹以及未来趋势,考虑交通、商圈、政府规划等因素,进行定位。第二步:设计与招商。开发商设计出规划图,就可以招商了。有意入驻的商铺会签署意向性协议,然后根据需要,提出设计要求,形成最终施工图。招商过程十分漫长,从设计阶段开始,直到最终建成,一直都在招商。但开发商只需要与主力店签约,就可以动工建造了。所谓主力店,是指规格高、知名度高、面积大的商家,他们的入驻,将带动其他小业主进入。服装、餐饮、运动、电影以及书店等不同业态,都要各找一家主力店加盟。如果施工前找不到主力店,也可以按规划的业态进行施工。如果规划了大卖场,就按大卖场的普遍要求建造。在施工完成后,就可以开业了。

  大连万达做了三四年购物中心,绝对是先招商后建设的拥护者。万达实践着“订单地产”模式。

  在购物中心开发之前,万达会与十几家跨国公司签署协议,约定四个方面内容:第一,共同选址,对每一个店址大家提出意见,书面确认。第二,技术对接,谁要多少平方米,高度多少,出入口、交通体系等等,每个战略合作伙伴派出专业人员与万达的规划设计部进行技术对接,之后再正式签署确认书。第三,平均租金。万达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的产业,为了快速扩张,快速发展,万达与合作的伙伴约定一个前提条件,将全国的城市分三等租金,合作伙伴接受平均租金就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店的租金具体多少不用再谈判,速度快。第四,先租后建。签了租约之后,我们再投资。

  招商在前,风险明显降低,还可以先收取租金。如果开发商分楼层的规划图已获政府批准,那么租户要签《预租赁建造合同》,支付3个月租金作为押金。若规划图还未批准,可以先签订意向书,支付一个月租金作为保证。在设计阶段先招商,还能节省巨大的投资。购物中心的设计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经过了反复计算,所有面积都产生租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万达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后免租三个月,不管商户开业与否,第91天开始计租。

  造楼派:先建后租身不由己

  “目前70%至80%的购物中心都是先建设、后招商,或者边建设边招商”,王永平透露说。正大广场前总经理,上海帝泰发展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潘丽君也表示:正大广场与国内许多商业项目一样,先设计、再建造、再招商,走了一段较长的弯路。正大广场有近25万平方米的体量,地上共有10层。楼层越高,招商越难。经过开业三年多的培育期,正大广场进行了功能调整,定位成“全员、一日、一处满足”的家庭娱乐及购物中心。目前出租率已经提高到95%,相当不易。

  开发商“无知者无畏”

  据仲量联行李杰透露,在2002年、2003年住宅房地产开发出现井喷后,政府调控随之而来,开发商纷纷涉足商业地产。目前大型零售物业的初期收益率为8%-10%,比高端住宅收益率更高,每月的租金还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因此,购物中心的开发商,9成以上是住宅房地产开发商。大部分缺乏运作经验,他们不可避免地带着思维定势:先做规划设计,自认为考虑周到,时尚新颖,然后就开始动工兴建了。在王健林眼中,做住宅开发是小学,做写字楼、酒店等是中学,做购物中心就是大学,学问大了。“无知者无畏”成为造楼派第一种类型。

  政府意志“不可抗”

  据王永平分析,开发商选择先开发,也有很多无奈。在中国,大城市里的购物中心平地而起,官员在忘情地宣传:某某购物中心,就是我们的城市名片。而另一边,中小城市的政府官员十分羡慕。于是,商业地产的开发有可能演化为政府的形象工程。

  据另一位地产开发商介绍,安徽一个城市的领导规划了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邀请他去开发。当地领导打包票,只要愿意做,地价绝对优惠。面对政府的好意,不少开发商经不住诱惑,“造了再说”。这位开发商后来才发现,当地人口不过30万人,根本没这么大的消费能力。

  不仅如此,一些政府以低价批地为条件,要求开发商尽快建成购物中心。北方一城市要建体育比赛项目的配套设施,其中就包括一个购物中心。由于比赛临近,政府连土地招标都来不及做,先交给一个开发商开工建设。由于这家开发商并非业主,商户也不敢贸然投资签约。这样的购物中心,前景堪忧。此外,有的地方政府愿意降低地价,条件是购物中心内必须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结果沃尔玛分文不花,就打入了那座城市。

  晾地成本“等不起”

  提前进行招商,看似简单,其实谈判时间长达半年至一年!这意味着,土地要晒一年太阳。闲置一年,就白白损失一年的租金和利息。早一年建成,就能早一年获取回报。有的开发商花大价钱买到土地,哪怕周围社区还没形成,开发商也会乐观地预计:等购物中心建成时,四周自然就有社区了。结果总是超前开发,难以消化。

  实力有限难招商

  有的开发商实力较弱、名气不大,租户就不愿意先签合同。他们担心:空荡荡一块地,什么都没有,预付了租金,开发商卷款跑人怎么办?

  以上种种,逼得开发商成为造楼派。结果,便宜的地价,政府的压力,争相比大的心态,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烫手的山芋。据王永平分析,商业与地产,两者唇齿相依。商业地产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以收取商户租金为目的。地产与商业配合不足,只会造成双输局面。商业地产的发展不能超越商业的需要。目前,上海正在开发的大型商业项目有十几个:包括世贸国际广场二期、宏伊大厦、中融恒瑞、会德丰、新鸿基浦东项目、一百商城、和记黄埔竹园项目、北外滩白玉兰项目等等,许多境外公司也纷纷到国内抢滩。据潘丽君分析,目前购物中心一味追求高、大、全,千篇一律的项目比比皆是。中小规模社区型购物中心反而更易成功。她预计,创意新颖、设计独到、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生活时尚中心(lifestyle center),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仔细想来,不管业态怎么发展,还是逃不出造楼、招商这个两难命题。

  来源:解放日报

延伸阅读: 购物中心 商业 地产商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