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教育|选课中心|网校名师|建筑题库|课程试听|直播课堂|免费资料|建筑书店|实务讲堂|网校介绍|帮助|客服|首页
建设工程教育网——网上辅导

改革建造生产方式 促进节能省地

2005-8-24 0:0  【 】【打印】【我要纠错

  建设节约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最近,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按照建设部统一部署,积极进行总结和反思,探求新形势下住宅产业化工作适应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需要的新思路。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中心主任陆克华。

  记者: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未见有“住宅产业化”或“住宅产业现代化”词条,我们怎样理解和认识它呢?

  陆克华:按英文翻译过来,住宅产业化就是住宅工业化,是住宅生产建设的工业化,简单地讲就是标准化、通用化设计,工厂化、部品化生产,现场组织安装。这是个小概念,纯粹指生产建造方式。国办72号与国务院18号文件提出的是住宅产业现代化,我理解这不只是小概念的住宅产业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个住宅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工业化也有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之分,传统工业虽然能提高生产效率,但也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消耗资源过大问题。因此我们的产业化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住宅生产的工业化,而是现代工业化,就是要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的住宅工业化发展道路,是基于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住宅产业化,就是住宅产业现代化,这是个大概念。人们口头上经常讲的住宅产业化,有时是指小概念,有的时候是指大概念。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没有叫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中心这个名字,但成立之初就是按大概念设计的。

  记者: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住宅产业化工作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住宅产业化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陆克华:这个问题事关住宅产业化工作的定位。严格地讲,这两者不是一个逻辑层面的问题。节能省地型住宅是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住宅建设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它属于住宅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因而是住宅建设领域的一面旗帜。而产业化主要指生产建设方式,它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是围绕节能省地这个大战略而实施的战术,是手段、途径和方法,不是旗帜。所以说,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要求住宅产业逐渐实现并尽快完成现代化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地用住宅产业化代替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从国外发达国家住宅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与经济增长、城市化率是高度相关的。国办发[1999]72号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住宅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建住宅要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已建成的旧住宅也要逐步实施节能、节水和改善功能的改造;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

  我认为住宅产业现代化应该着力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住宅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保。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中心目标就是推动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

  记者:有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建筑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也许适合目前我国劳动者密集的就业现实需要。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陆克华: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看到,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的国情,资源稀缺、环境恶化、生产效率低也是基本国情,粗放的建造生产方式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住宅产品品质和性能差是不争的事实。而我国住宅建设面临的任务还很繁重,我国的资源环境实在难以支撑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而影响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量,通过产业现代化切实改变传统的住宅生产建造方式。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现场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可回收材料占66%,建筑节能50%以上;住宅的性能质量更优,失误率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水平0.01%,精度偏差以毫米计,小于0.1%;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从传统方式下的20个月可以缩短到工厂化方式下的5个月,缩减75%,大大缩短住宅的建造周期。

  记者:我国开展住宅产业化工作将近10年了,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期待突破,期待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作出应有的贡献,难点主要在什么地方呢?

  陆克华:我认为最难的还是缺乏住宅产业政策支持。近几年,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开发企业在进行住宅工业化尝试,比如深圳万科、招商地产、天津二建、大连大有等,但都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标准体系(结构、结构与部品间以及部品与部品间模数等)、施工管理、验收管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企业能解决的,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

  住宅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发展目标、住宅发展模式(面积、套型等)、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保障政策等。住宅产业政策应该在正确处理规模和速度、质量和效益相互之间的关系,保证可持续发展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住宅建设的政策目标、政策导向尚欠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整体上缺乏清晰的方向感;企业则按自己对市场需求的理解,随心所欲地开发;消费者也相对不成熟,不知道消费什么样的房子,没有合理的需求,也就无法传导到合理开发。针对这些问题,建设部正在抓紧制定住宅建设导则等相关文件。

  就住房发展模式而言,从技术层面看,大到区域分布、城乡统筹规划,中到城市内的市内以及远近郊区位分布,小到多层、高层建筑的分类布局;细到户型、套型的选定,微观到住宅的性能品质(舒适度),基本上没有一个战略性的研究,更没有产业政策引导。这也给产业化工作带来了障碍,因为发展模式尤其是建筑形态、户型、套型不相对稳定,标准化、通用化就不能进行,特别是结构体系无法标准化,即使部品体系标准化了,由于涉及到模数等问题,住宅生产的工业化就很难进行,住宅的生产方式就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另外,住宅产业化问题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农村住宅建设引导和既有住宅改造,面对广大的农民和既有住房小业主,现行的组织保障以及运行机制等是难以进行的。

  记者:与时俱进,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应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迫切需要,住宅产业化工作如何调整思路呢?

  陆克华: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角度,我认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一定要与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抓,传统的住宅建设方式难以实现建筑“四节”。“四节”要全过程地抓,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哪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住宅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约。“四节”要从住宅的全寿命周期建造及使用成本的角度来抓,不能只考虑建造时的成本,更要考虑入住后50年的使用和维护。“四节”要全方位地抓,节能最为重要,可能要花70%%以上的的精力,但也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到节水、省地、节材和环保。

  另外,“四节”要全面辩证地抓,一定要考虑到性能价格比。消费主体不一样,住房是要靠老百姓购买才能实现。因此,住房问题除了突出抓好“四节”外,还要解决老百姓所反映的诸多外在和内在的问题(外在的如环保和环境问题,内在的如质量和品质问题也就是舒适度问题),否则,即使“四节”了,老百姓如果不买,就不能最终实现。要认真落实国务院72号文件精神,积极宣传性能认定制度,还广大住房消费者对住房质量和性能的知情权,树立全寿命成本与性能价格比的观念,通过住房消费需求传导和对开发建设引导,双向推进质量性能好、性价比合理的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发展。

  应当把住宅作为一个最终产品来抓,把住宅开发建设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来抓。在住宅开发建设这个平台上实行有关技术与部品的系统集成、整合,以住宅建设企业为龙头,形成所有相关技术与产品的产业联合的产业化联盟,而不只是抓其中某一项或者某几项技术与产品。

  根据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这一中心目标,我们将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力争在三方面取得突破。两项制度就是完善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建立住宅部品认证和淘汰制度;三个突破就是以研究与配合制定住宅产业技术、经济政策为重点,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机制创新的突破;以“四节一环保”为重点,实现建立住宅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工作的突破;以示范项目、龙头企业和试点城市为重点,实现转变住宅建设生产方式的突破。

延伸阅读: 改革 建造 生产方式 
收藏分享:
| 更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