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政府部门倡导并作为质量监管重要抓手的优质结构评审真正深入到现场,并提升整个上海的工程建设质量水平?不久前召开的上半年度市优质结构评审工作会议亮出了答案:制订标准推动市政和专业工程入围,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挤身创优行列。
上海推行建设工程创优质结构活动已有10多个年头了,为将此项关系到社会和用户的公共安全大事抓实抓细,评审委员会以及工作小组今年加大力度,积极跟踪落选工程后续整改工作,帮助企业提高创优水平。他们在市建设工程安质监总站召开的质监系统主任工程师例会上,向各区县主任工程师通报了去年下半年优质结构评审情况,并详细剖析了25个落选工程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受监质监部门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进行整改,严防留下质量隐患。与此同时,工作小组还先后两次邀请落选工程相关企业进行座谈,不仅让企业对自身存在的差距有了更直接的了解,而且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任何一项创优活动,关键在于有否原动力和介入面,也就是说,既要制订“学有规范、干有方向”的创优标准,更要发动各类企业踊跃参加。为此,上海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审定工作小组多层次、立体化积极推进优质结构创建工作。
首先,针对创优工作较薄弱的区县,工作小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区县优质结构工作的交流和调研,并印发了“关于上海市区县级优质结构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评优工作的一些关键环节如评审机构设置、评审办法和标准要求、评审程序、评审资料以及市区两级关系定位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不仅统一了创优规范,而且夯实了创优的基础。
其次,大规模开展双观摩活动,把优质结构与文明工地观摩相结合,通过抓典型,树样板,以现场观摩交流的形式增强对目标工程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观摩效果,使优质结构活动发动面不断扩大巩固。今年4月,工作小组在浦东城建大厦工地和长宁仁恒河滨工地举行上半年度创优质结构暨文明工地双观摩活动,突出“可看性和可学性”,推动了工程全面创优、群体工程创优活动在更高的层次开展。
第三,加大与相关管理部门和创优大户的协调。如与“白玉兰”印章工程的衔接;如组织上海建工、中建沪办、苏浙沪办等主要管理大口管理单位的座谈会,立体全面推进年度创优计划。
第四,完善评审标准。为适应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今年对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并颁发《上海市建筑工程优质结构评审标准的若干补充规定》。其中不仅对原有专业工程的评审范围及评审条件进行扩充,增加了市政类工程的参赛类别,以吸引更多的专业工程加入创优行列;并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实测、检测项目的检查内容,从而统一了评分的尺度,保证了评审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以及市级优质结构的高水准。经过辛勤耕耘,今年上半年共有105项工程荣获市优质结构称号。
上海的创建优质结构活动也存在不近如人意处,专业工程创优率偏低和企业创优面过小(特别是如何激励中小企业进入创优行列),就是两大棘手难题。今年年上半年参评工程中,专业类工程仅4个,只占总数的3.85%,这一比例与当前上海城市建设规模极不相称。而一些中、小企业游离创优队伍之外,在建工地个数与创优项目的比例悬殊,更是创优工作的大忌。与此同时,节能建筑标准的颁行,如何与创建优质结构活动有机结合;新材料在推广过程中造成的“硬伤”如何解决等问题,都有待主管部门去探索。
上海开展优质结构活动的10年过程中,参与创建的各方都尝到了甜头,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和赞扬。下一步应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做文章,既进一步加大创优工作宣创和发动力度,使更多企业加入到优质结构创建活动中去;更需在推行节能建筑过程中做好试点项目,真正让优质结构工程成为节能建筑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