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长沙兴建的“农民工公寓”在竣工7个月后仍然空空荡荡,没有一名农民工前来入住。而在不远处的立交桥工地下,却依然住着数百名农民工。
长沙市迄今登记在册的农民工约三四十万人。收入低、居无定所使他们成为城市“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然而,当花园般的廉租房公寓的大门向他们打开时,他们却止步了。
据介绍,公寓总投资7500万元,拥有多层住宅楼13栋,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既配套了方便农民工存放工具的杂屋,又设计了个人使用壁柜,还安装了带对讲系统的不锈钢单元防盗门。租住这里的农民工能享受公寓配备的床铺、桌椅、暖壶等生活必需品,社会化的物业管理还将为他们提供公共食堂、水电维修等各项服务。租金十分低廉,单层床每人每月租金70元,双层床每人月租50元。
记者了解到,农民工没有入住公寓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农民工拿不出符合条件的劳动合同。根据规定,入住廉租房的农民工必须月均收入在800元以下、在市区无自有房屋、被用工单位录用在岗一年以上且劳动合同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然而,能够拿得出备案合同的人不多,有的根本就没有签劳动合同。
除了劳动合同这个难题之外,很多农民工之所以最后放弃,是因为“城市太大,上下班距离太远,交通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此外,江南公寓“集体宿舍”的定位,也使得不少携带家属的农民工望而却步。
江南公寓从竣工时媒体报道的“热热闹闹”,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已经引起长沙市政府的重视。长沙市房产局副局长赵金海说,“目前市房产局正在联系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吸引一部分产业工人在今年下半年前来入住。”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江南公寓13栋住宅楼已有5栋用来安置重点工程拆迁户和危房住户。今年5月以来,获得安置的40多户拆迁户已经领走了住房钥匙。不少人担心,江南公寓的大门今后还会不会向农民工敞开?“只要是符合入住条件的农民工,来一个,住一个;来两个,住一双。”赵金海说,今后几年内,长沙市将多方面筹集资金,完成20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廉租房建设任务。这些廉租房将定址于城郊结合部,均以公寓式集体宿舍为主,以便让农民工租得起,住得满意。
业内专家认为,政府的一项好决策要落实到位,必须要有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相配套。江南公寓的“门槛”并不高,环境和各项配套设施都达到了一定水准,低收入农民工也有入住廉租房的迫切愿望。但出人意料的是,江南公寓却遭到了农民工的集体“冷遇”。这说明低收入农民工在居住条件上的要求千差万别,廉租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最低保障”的特点,但不能完全忽略他们丰富的个性需求。
江南公寓对今后各地建设农民工廉租房具有借鉴意义:政府职能部门在操作之前,应该做好调研和市场分析;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招租政策,不能一厢情愿坐等符合自己想像中的“合格承租人”,避免造成房屋闲置带来的损失,尤其是政府形象的“隐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