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水泥市场动真碰硬的“高强度”整治,尤其是几番大规模的专项打击,使水泥市场走出了涉假涉劣泛滥的尴尬处境。已关停和罚处540多家厂商,其中查获万元以上大案243起,假冒名牌水泥案179件,案值达3200多万元。培植规模水泥诚信企业750余家,新创11大类310多个名牌,70%的厂家通过了ISO国际标准认证,一批高科技含量水泥和环保型水泥进入了国际市场,年产量增幅达13%,使全省水泥产量重新处于全国三甲之列。
摧毁疯狂造假的水泥黑窝
以前江苏水泥工业发展虽快,但准入门槛低、利润高,一些不法分子也涉足此行,或傍名牌,或盗用他人商标,或无证生产,一些管理滞后的偏远乡镇更是形成了黑窝点。江苏省精心组织质监、工商和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先后摧毁造假水泥黑窝点247个,拆除63张潜藏的“黑网”,使假冒伪劣水泥无容身之地。
不久前,南京市质监局江宁分局的执法人员一路追踪,捣毁一家生产假冒“双猴”牌水泥的窝点。接到线报后,江宁分局的执法人员立即驱车赶到位于汤山镇的坟头行政村蹲点守候,短短3小时竟有近20辆运送水泥的卡车和农用车进出被举报的窝点,执法车辆悄悄盯上一辆牌号为苏AC4025运送水泥的农用车。经过追踪,这辆车停在了沪宁高速公路汤山段上,准备灌注路旁40米高的广告柱。经查他们用这种假冒水泥已灌注了近8个,使用水泥约有252吨,依照合约还要再灌注62个,需水泥868吨。执法人员立即回头直扑黑窝,一辆10吨的水泥卡车被堵在了仓库门口,四五个工人正在卖力地向车上搬水泥。这是一个废弃的工厂车间,有百余平方米,没有一台像样的水泥生产和检验设备,只有一台未经检验的磅秤、几把铁锹和用来封口的绳子,百余袋装好的水泥和打着“双猴”牌商标的水泥包装被放在车间的另一头。江宁质监分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先飞介绍,此次检查与以往相比同样存在几大“硬伤”:
一是利用该村6家初具规模的正规水泥厂的名气,悄悄搭起了“炉灶”,销售劣质货;
二是产出的水泥毫无安全性可言,其采用的生产工艺就是“勾兑法”——三成原料添加七成打磨后的石子、矿渣等劣质料子混合而成,粘连性极差;
三是商标“张冠李戴”。把“双猴”商标和制造商故意弄混,且伪造冒用质量认证标志及生产日期,“挂羊头卖狗肉”瞎打旗号。
斩断扰乱市场的水泥黑链
一条龙流水作业和厂房间环环相扣的“造假链条”是江苏打击的又一重点,不仅重拳打掉了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还破除了链条外更为复杂的关系网,使其因“掉链”、“失链”而无法生存。去年以来江苏各地已敲掉“造假链条”120多根,掀起了业界“打黑风暴”。
连续几年建设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南京,涉及建材的接近40%,其中水泥占一半,约45亿,以每吨330元计算一年下来需求达到400万吨。虽然南京具有水泥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几十家,近年有7条新型水泥生产线投产,但是水泥供应仍有缺口,一些不法厂商见利忘义,在偏僻边远、管理滞后的乡村乘机搭建水泥“造假链条”,以超低价位、高额回扣和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客户。
日前,与安徽交界的南京江宁、溧水和高淳相继打掉潜藏颇深的水泥“造假链条”。执法人员侦察发现不法分子玩起“两地分居”的把戏,白天在域外企业造假水泥,晚上回家数钱结账,当起了“候鸟式大老板”。于是,执法人员主动向马鞍山等有关方面通报案情,两地联手围剿,铲除了这几根水泥跨省“造假链条”。江苏省质监局介绍,有的正规经营企业也逐渐开始使用其他地区品牌,使得非法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执法难度的加大,使得“造假链条”越发稳固。然而江苏还是加大了监管力度,建立了长效机制和省际联动机制,并让媒体和广大公民参与监督,确保水泥业健康发展。据悉,清理整顿后的确23个边远乡镇的173家水泥企业,分别以地域组成“联合舰队”,向社会公布“游戏规则”,规范“打假杜劣”行为,并设立了监督站。徐州近年来从受监工程中就检查出上百批次的劣质水泥,有近二成水泥膨胀值超过国家标准近10倍,抗折和抗压强度极差,属废品水泥,均被责令拆除,虽然消除了隐患,但已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打破打不胜打的水泥黑圈
一边是不断打假,一边是打不胜打。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打而不死”的怪圈呢?江苏水泥市场斩“假”除根留清白的做法,无疑是他山之石。
首先,借“洋招”,打击假冒用重典。
法国对制假售假可处两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令不法者望而却步。江苏受其启发不再采取经济惩罚单一方法,走符合国情的关停企业、追究法律责任和加大经济处罚的重典之路,最大限度地加大涉假的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假冒水泥的利润一般都在300%以上,过去经济处罚多不足其利润的10%,只伤及皮毛而已,现在不法者既被重罚,还受到法律制裁,可谓“人财两空”。
其次,拆除“篱笆”,打掉地方保护伞。
权力保护是导致一些地方涉假水泥泛滥的深层原因,“制假有益”怪论使某些领导误认为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假变成“假打”。江苏果断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假冒水泥成灾的地方,从严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并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全省已有20多名官员因此丢了“乌纱帽”,7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使“保护伞”没了滋生的土壤,不法者打消侥幸心理,不再铤而走险,近年来水泥涉假发案率同比下降一半多。
此外,抓“长治”,综合整治筑壁垒。
一是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近年来江苏已限制1200多家小规模、低水平水泥项目上马,淘汰落后水泥企业76家;
二是组建水泥行业监管体系。在重点地区设立专业队伍,专司打假之职,且重奖举报者;
三是注重货源、渠道,打假和信息打假相结合,并构建起一种防假、堵假相结合的物流控制系统;
四是建立打假联动机制,相关地区共同行动,使不法者失去藏身地,无法转嫁;
五是提倡全民同涉假水泥行为作斗争,坚决抵制,不买不用,及时举报相关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