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年来掀起了一场滑雪场“圈地”运动,这些滑雪场均为取地下水人造,从而导致滑雪场与人“争”水喝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专家指出,北京的水资源是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从首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北京地区不宜盲目建设滑雪场。
京郊仍在“圈地”建设滑雪场
“北京地区滑雪场的发展既缺乏科学论证,又没有各级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且至今郊区一些地方仍在盲目‘圈地’建设滑雪场。”长期关注和研究北京滑雪场问题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富说。
4月初在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村,一条通往山脚的道路被来来往往的大型运输卡车压得坑洼不平,不时扬起一阵尘土。当地村民反映,1000多亩耕地已被用于滑雪场建设,农民被迫停止种地,不少果树被放倒。一位在现场组织施工的镇领导说,这个滑雪场被平谷区列入2005年的21项重点工程之一,投资7000万元,占地1079.4亩,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到记者发稿时,这个未经北京市主管部门批准的滑雪场仍在继续施工,滑雪场及周边的1万多棵果树已被全部放倒。
在北京,未经批准圈建滑雪场的现象并非个别。在怀柔区怀北国际滑雪场,村民们正在扩建第二条雪道,数百米长的雪道上黄土裸露。
更有甚者,广告词称“外面30多度、里面零下4度”的大型室内滑雪馆“乔波冰雪世界”即将在京郊顺义对社会开放。这家滑雪馆销售人员说,滑雪场目前处于“内部招待”阶段。有报道称,这个滑雪馆投资6亿多元、占地360多亩、建有2条雪道,日接待能力可达3000人次,是北方地区唯一的一家四季室内滑雪馆。
据王富德介绍,截至2004年底,北京建成并投入营业的大小滑雪场有13家,雪道总数为70余条,雪道总长度4.3万米左右,总占地面积约951万平方米。
北京是一座重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全国人均的15%。1999年以来,北京市已连续6年干旱,所有滑雪场均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铺设雪道和营造雪场氛围,并且无一例外地使用地下水作为造雪水源,各滑雪场都备有2至3眼100多米的深井。目前,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已达60亿立方米。
滑雪场一年“喝”掉4.2万人生活用水
北京滑雪场一年到底消耗掉多少地下水?记者从市主管部门没有找到确切答案,但王富德对各滑雪场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后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论:北京13个滑雪场一年需用水38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北京4.2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
按照国外一些滑雪场公认的数据,在雪场开放季节,基础造雪和补充造雪每平方米用水为0.2至0.6立方米左右。如果按中间值0.4立方米计算,北京951万平方米雪场总面积,需用水380万立方米。200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为0.248立方米。这样算下来,北京地区滑雪场在开放期间的年用水量消耗了4.2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
北京13家滑雪场全部分布在北部地区,其中一半以上位于密云、怀柔和延庆,尤以密云县的滑雪场阵容最为庞大,昌平、顺义、平谷、门头沟也有分布。从北京地区滑雪场的布局现状看,半数以上的滑雪场位于水源地或水源涵养地上,其他滑雪场则坐落在城市地下水的“锅底”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源地涵养能力的下降和地表水的流失。
滑雪场的建设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状况,也加剧了土地、电力等资源供需矛盾,还对北京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在平整场地时要砍伐树木、剥离植被;另一方面,在使用人造雪设备时,水、气、电管道的铺设会对地表植被造成更大的破坏。
北京地区滑雪场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2004年3月,《参考消息》转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文章指出,“中国正陷入严重的水危机之中,中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最严重,但现有和计划兴建的滑雪场都集中在这个干燥的地区;中国的问题在于对一种原本短缺的资源使用不当;中国严重缺水不宜发展滑雪场。”
“北京人可以不滑雪,但不可以不喝水!”
中国水资源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滑雪等冬日户外运动也喜爱有加。面对老百姓“喝水”与“滑雪”的需求,应该如何取舍呢?
“北京人可以不滑雪,但不可以不喝水!”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内40余个城市旅游规划的王富德认为,北京地区根本不具备建造滑雪场的条件,应在近年内分期、分批关闭所有的滑雪场。从北京市自然资源状况看,过度抽取地下水来维持人工造雪将导致灾难性的恶性循环,甚至会殃及子孙后代。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讲师李迪华认为,滑雪场的建设体现了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什么地方建滑雪场值得认真考虑。北京严重缺水,没有足够的水用于人工造雪。而地下水是城市战略性水源,所以,北京应该严格禁止开采地下水用作滑雪场人工造雪。对有冬季滑雪需求的北京市民,可以引导他们到东北和河北等地滑雪。
北京市旅游局政策法规处王维佳则认为,北京滑雪场分布比较合理,但北京适合搞多少滑雪场,平衡点在哪里,尚不清楚。他认为,滑雪是京城老百姓休闲度假的重要项目,对滑雪场不能因为水资源紧缺就一概否定,关键是如何科学限制,减少能耗。北京地区不能无限制地无序发展滑雪场,主管部门在审批土地上要有计划性和控制性,对新建滑雪场要严格控制。市场竞争不是完全的市场选择,滑雪场的生态成本太高,政府应该出手限制。
目前,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滑雪场的态度并不明朗。
关键是寻找资源利用的“平衡点”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已经建成的滑雪场?怎样才能缓解滑雪场与人“争”水喝的矛盾呢?专家认为,关键是寻找资源利用的“平衡点”。
南山滑雪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建博士认为,滑雪场耗水并不高,大大低于洗浴、洗车等行业和农业灌溉用水。不仅如此,滑雪场还方便了市民冬日户外健身活动,并为农民就业增收创造了条件。他认为,解决滑雪场耗水问题,关键在于加快中水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北京每吨再生水价格仅1元,而滑雪场使用地下水1吨2.3元,加上打井费、电费,每吨水成本高达3至4元。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滑雪场用地下水并不合算,如果改用中水,一年可节省十多万元。
近日,在密云县的南山滑雪场可以看到,雪道上铺满了绿色草皮,山坡上修建了雪水回收池,并安装了多种节水设施。在一条雪道上,几位工作人员正在用水管给新种的草地浇水。卢建告诉记者,浇草用的水全部是经过回收处理后的雪水。目前,南山滑雪场有1眼100多米的深井,8台造雪机,一年抽取地下水约7万立方米,其中回收利用2万立方米,实际一年净耗地下水5万立方米。按每年接待10万人次计算,人均耗水约半立方米,远远低于星级宾馆人均日耗水量。
针对有人提出对现有滑雪场实行搬迁或停业的说法,卢建明确表示,这是不现实的,也非明智之举。他说,现有滑雪场均由投资商出资建设,大部分滑雪场至今仍在负债经营,仅南山滑雪场就已投入5000万元,“因停业和搬迁带来的经济损失,到底由政府还是由企业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