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吃房’的好时机,到哪个楼盘都能砍价。”6月20日,温州炒房人汪先生告诉记者,本月12日,以他领头的8名温州炒房人,已斥资数千万元悄然拿下南京河西等地200套房子。(6月21日《扬子晚报》)
炒房团,仍在炒!
在中央到地方层层级级平抑房价、打击炒房的暴风骤雨下,炒房团仍然敢于逆市炒房,而且一出手就是数千万资金拿200套房子,这显然不能简单视作个案予以忽略,而应借此审查房产新政中的“漏洞”,然后及时进行补缺。
在所有的房产新政中,都把两年内转手房要交营业税当作遏制炒房者的“杀手锏”,南京市特别提出要征收炒房差价的20%售房所得税。而温州的汪先生们是如何“逃避”这些打击的呢?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精明账”,一套市场价为50万元的房子,在两年内出手加上契税等要卖到55万元以上才能挣钱。然而事实上他仅花了40万元就拿下房子,按市场行情就是明天抛掉还是有钱赚的。
市场价50万元一套的房子,炒房团40万元一套就能拿下,原因并不完全如汪先生所说的“开发商被政策‘打压’几次后,急于回笼资金,所以经过两天的讨价还价,最后以远远低于该区域房子起售的价格拿下”,而是房产新政中对付房产标价和出售缺乏应有的规范。就算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可在南京河西等地推出40万元一套的住房,不必炒房团出手,普通市民也会一抢而空,同样能够实现及时回笼资金的目的。就算炒房团会还价,但一下子还掉房价的20%,除了房价本身就存在着大于这个比例的“泡沫”,否则不可能回落这么大。
到这里,我们该看出点房地产开发商与炒房者之间的“猫儿腻”了。开发商宁愿把巨额“泡沫”让给炒房团,也不肯让利给普通市民,这不是手续烦琐的原因能够解释的,真正的动机在于“请”炒房者帮忙,坚决挺住房价不回落,让整个房市交易始终保持暴利状态,从而从百姓口袋中多掏点血汗钱,让建房、炒房的“大佬”们更加肥得流油。这就让公众要拷问物价、建设等政府部门了:用于居住而不应用于炒卖的住房到底是怎么定价的?其中充斥了20%以上的“泡沫”,还能够堂皇面市,难道政府不该出手干预吗?
请诸位还要注意一个不起眼的词语:“悄然”。温州炒房团以40万元一套的价格拿下200套房子,一切都在“悄然”中进行,而此时的售楼处仍醒目标注着50万元一套的住房市场价。政府一直致力于售房信息透明、公开,而在南京却有市场价和“批发价”两种标价方式,而且相差20%以上!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是售房信息模糊产下的“怪胎”。在政府导向十分明确的当下,开发商与炒房者还能轻易狼狈为奸,只能说明并未能对建房暴利和炒房行为实施“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