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中午,黄泥土旁新世纪百货连锁店旁边,一大片茂盛的草地,让在高温天气下途经此地的人们感觉到几丝难得的清爽。
名幼名校领秀硅谷 30万元理财上选!!
这片草地完全是天然形成的。
草地的三面,被经过修饰的围墙环绕,围墙上除了彩色喷涂的京剧脸谱,还有一段广告词:“漂亮不是盖的”。
这片地,原本就是打算用来“盖的”,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盖起来。没有围墙堵住的部分,被一个洗车场占用,洗车场旁边一位摆小摊的老人告诉记者:“我就是这里的居民,这块地空在这里已经三四年了,除了AAPP会议(注:亚洲议会和平协会于2002年4月举办第三届年会时在重庆设立分会场)那年修了这堵围墙,之后一直没看到有人到这里来动过工。”
很难说清楚,这块地到底为什么会闲置在这里多年。记者随后找到这片土地的先后“拥有者”,向其询问前因后果,最终——两家企业的答复基本一致:“商业机密,无权奉告。”
这块面积约70多亩的土地,并非闲置土地的特例,顺着马路走向红旗河沟,还能看到另几张熟悉的面孔。
房产商瞒天过海
实际上,对于业内人士而言,部分房产商先“圈地”,后“转卖”等一系列“钻空子”的操作手法并不新鲜。
之所以依然存在一定面积的闲置土地,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制度不够完善,依然有漏洞可钻。”业内资深人士魏老师认为:“在开发企业所惯用的‘擦边球’技巧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假联建’。对于国土监管部门而言,这种联建的真实度如何去考察,他们是否存在私下交易,以及涉及行业监管领域的股权交易等领域,都存在极大的监管困难。”
除此之外,隔三差五施几天工再被继续闲置的地块,也从表面上混淆了执法人员的视线:“你去执法,他找几个人,弄几台机器在那里动,然后告诉你说‘我们在动工’。或者他直接说因为需要重新修改规划,所以暂时停工一段时间,遇到这种情况你都不好查处。”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市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老总说:“其实无论规划、国土还是建设等部门都很辛苦,其执法人员也很精明能干,只是这些违规者手法相当隐蔽,所以才造成定性及执法方面的困难。”
这些说法,最终统归到“政策的滞后性”之上,只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土房管局官员表示:“作为国土监管部门,从政策把关和执法力度这方面来讲,我们肯定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穿计划经济鞋 走市场路
6月21日,吴敬琏在“重庆发展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演讲中提及一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的原因在于体制的问题,有许多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还没有根本改变,各级政府对配置资源的权力依然很大,尤其是现在的土地资源配置基本上在各级政府手中。”
当然,他仅仅作为一个经济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这种表述,是否意味着今后对土地资源配置权方面发生变化?
倘若发生变化,又会对土地管理的现状产生何种影响?
至少重庆市房地产业界对此说法并不认同,吴总告诉记者:“首先要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之前有人评价中央的统一政策缺乏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导致‘东部生病,西部吃药’。而土地管理方面,各地城市化发展也不尽相同,如果将配置权改变,管理方面又该如何配套都存在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业界人士的观点也认为,体制问题,是导致土地交易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公平行为的主要原因。
据业内资深人士称:“目前的土地管理体制,是中国仅存的计划经济,始终不能进入市场。”
该人士认为,“这就是穿着计划经济的鞋去走市场经济的路,先天就不协调。只有从体制上实现市场化,才能够使土地交易依照市场规律来运行,从而避免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等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统一规划分片管理
对于房产商而言,感受最为不公平的,实际上就是大面积获取土地进行滚动开发。吴总认为这不仅是资源的闲置浪费,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地域垄断色彩。
“其实并不是说大面积开发不好,而是这样的大面积开发,应当做好规划,并且要规定时限,这样才能避免大量土地闲置。”
他认为,目前在这种大面积规划中,周边地区有一些经验可供参照:“像成都和贵阳,在控制土地闲置方面都有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贵阳市新开发的锦阳区,就是大面积整体开发,他们的做法是由政府控制成立一个开发公司统一掌握用地规划,然后将这些土地分片限时地交给很多开发商执行,现在来看,不仅仅没有出现闲置问题,而且开发的速度和效果也都不错。”
而魏老师则认为,“要杜绝闲置土地等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就应当做出非常细致地规划,使每一个地块的开发时间、用途等方面做细化分解,并且要加强制度更新和执行力度,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加强,才有望解决目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