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洋设计”在中国建筑市场攻城略地屡屡得手。从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东方艺术大剧院,到北京的鸟巢型国家体育场、国家大剧院、央视大厦,再到广州体育馆、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即将开建的广州电视观光塔、广州双子塔等等,无一不是国外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到目前,在国内重大公共建筑中标方案公布的时候,几乎很难见到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名字了。中国已成为“洋设计师”名副其实的试验田了。
“洋设计”来势凶猛
近期,广州多项标志性公共建筑的招标入围结果陆续公布,境外设计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比例,如广州第一高楼设计方案只有本地一家设计公司入围,第三高楼的3个入围设计方案全部为境外设计公司。
在房地产市场上,不少开发商都会认为,设计师名气的大小是项目运作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政府的公共建筑更是不断地向洋设计师摇起橄榄枝。
此前,广州新机场、琶州会展中心、歌剧院乃至前两年的广州体育馆等大型公建项目也都是洋设计公司中标。在楼盘设计上,境外设计师同样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比例。在广州高档楼盘的广告宣传中,贝尔高林、泛亚易道等名字频频出现,澳大利亚、美国、日本、荷兰等地的设计师也开始频频参与住宅小区的设计。在广州本地某中型设计所工作的赵先生表示,现在的楼盘大多会找境外设计公司负责前期的概念设计,而本土设计师就会接手去把这种概念化为现实。按照国家规定,总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设计费不低于整个工程总投资额的3%.但竞争的激烈中,市场行为的设计费只有造价的1%-2%,远低于外国同行。
境外设计师的收费则没有一定标准。开发商大多会觉得洋设计更有噱头,也愿意花这个钱去作宣传。但他们面对本地的设计公司时则会尽可能的压价。一般来说,做同样性质的设计,境外设计师收取的设计费大概会比本土设计师高2-3倍。赵先生自嘲,本地的设计师用境外设计师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他们5倍的工程量,且只拿他们十分之一的设计费。在这种情况下,向珠三角或内地二线城市转移当然会成为广州设计的策略之一。因为广州设计到了这些地方,比较优势会相当明显,就等于洋设计来到了广州一样。他所在的设计所年营业额可能会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是来自广州以外的地区。当然也有不少中型设计公司开始转战室内装修领域。
境外设计师的营业收入虽然无法统计,但是从几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巨大的差距:今年中标广州市歌剧院的境外设计师的设计费为2900万元,库哈斯仅为广州某楼盘设计20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会所,设计费就预计超过千万元。
以广州一知名开发商所做的项目为例,其30个项目涉及的境外设计单位共42家,几乎将稍有名气的境外设计单位一网打尽。模式基本为“境外+境内”联合设计。
“洋方案”屡创“天价”
“现在不少洋设计虽然不懂中国国情,却特别‘懂’中国的政府领导,特别懂得投其所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院士对“洋设计”的中标手段深感悲哀。据称,2008北京奥运会新建场馆共11个,设计权都面向国际招标,且绝大部分被洋设计师拿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战胜另28家国内外对手,独占两个场馆的设计权,在全国绝无仅有。“虽然拿到两个场馆设计权,但我们必须承认,在11个新建场馆中,这两个是小的。”何院士说,规模最大的国家体育场及规模较大的国家游泳中心等其他新建场馆,设计权均落入了洋设计师之手。何院士支持中国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也欢迎国内外同行同台竞争,但对时下中国建筑设计刮起的一股“洋风”,以及“洋设计”花国人的钱一点也不心疼的做法深感忧虑。
何院士表示,现在有个不好的动向,一些地方官员对待新建建筑,考虑的不是“实用、经济、美观”,而是好不好看,是不是“新、奇、特”,有没有“眼球冲击”,这表明我们对政绩的理解还不全面,总想把自己在任期间的建筑物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业绩留下来。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礼军也举了一个例子:国内一个普通的住宅项目,一家境外的设计师事务所设计方案开价就是100 万,而一家国内的设计单位承担了后续的扩初、施工图设计,工作量要大得多,而每幢楼的设计费仅3万元。事实上,同样一个方案设计,境外的设计事务所普遍要比国内的设计单位贵5倍以上,甚至超过20倍。
现在许多项目设计中,都将“美观”提到首要位置。为了标新立异,高价买外国设计方案,重奢华、讲排场,大量使用昂贵建材、无谓地扩大景观面积、盲目追求外观新奇而大大提高造价。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中国还没有富到可以做外国建筑师“试验田”的时候。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一掷千金购买“洋方案”的“高消费”屡见不鲜。诚然,外国设计师已经将中国当作“试验田”了,有的设计新颖到了怪异的程度。譬如央视大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在国外未必被采用。这种方案从工程角度可以实现,但从经济角度,非常值得商榷,至少不符合目前的中国国情。一些洋方案不但技术复杂、使工程造价暴涨,其方案本身要价也令人咋舌。据称,北京有个投资20多亿元的建筑项目,安德鲁竟“狮子大开口”得到总造价的11%.业内人士透露,通常设计费只占工程总造价的2%左右,而且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而外国设计师一般只提供方案设计,按常规这在设计费中占的比例不足20%,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更微乎其微。这样一算账,洋方案被称为“天价”一点也不为过。
客观地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了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已极为少见,与国内同仁比,许多国外设计师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项目,设计经验相对欠缺,设计水准也很难说高人一筹,甚至某些设计的作品还有严重的缺陷。更有甚者,现在有个别国内设计人员通过向国外某些设计事务所上交一定的费用,打着其招牌在国内招揽业务,近年来这样的“假洋鬼子”作品已使不少地方劳民伤财、上当受骗。因此,我们对“洋设计”既要有宽容的胸襟,也要敢于大胆说“不”。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应该承认,中国设计师的整体水平与外国同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在建筑的大气上。”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设计师郭明卓说。例如,由世界著名的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担纲设计的广州体育馆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分馆组成,三馆绵延相接,随地势而曲回,与背后的白云山交相辉映,使得人文建筑和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也成为城市景观到自然景观过渡的完美典范。郭明卓认为,“洋设计”的设计理念超前,设计手法的国际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对欧式古典风格及现代风格的设计上的理解,要比国内设计师刻画得更加纯粹和完美。由此我们联想到,“鸟巢”、“水立方”、央视大厦的一个个问世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郭明卓大师提醒国内同行,不但要学习“洋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而且更要学习他们创新、多变、敬业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州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的负责人表示,本地设计公司独立完成的设计屡屡失意于本地标志性公共建筑的夺标,也许是因为整体设计考虑太多方面。“对于一个公共建筑,如果它真是标志性建筑,我们其实可以牺牲其内部一些功能上传统需要的处理,为了某些亮点,它可以片面或者极端一点,这是可以提倡的。很多国际的投标就是因为有某些出彩的地方而成功,像国家大剧院(当然它会面临许多问题,像抗震、防火等)。我们也参加了投标,考虑的东西很全面,但毕竟整体是个平庸的方案,这是我们中国的设计院里面遇到的普遍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赵红红认为,“境外的设计单位优劣势很明显:优势是设计理念、产品理解、设备选用;劣势是沟通成本、设计成本、设计交流等。”广州某楼盘的开发部总经理表示:“相对于洋设计师而言,本土设计师因为生长、学习和工作在国内,由于国内物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对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环保的设想、豪宅的一些功能性把握、商用物业布局这方面,仍然存在要学习的过程。但是在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上,本地设计师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或许,广州本地设计所面临的短暂困境以及境外设计目前往往用作“形象工程”的点缀,正反映了境外公司和本地公司各自长处短处的博弈现状。
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而言,现在正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充满了不确定、交锋和各种可能。什么是真正的当务之急?恐怕不仅仅是商业非商业的纠缠,重要的是设计师独立意识的培养和行业的规范化,这是中国建筑设计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