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太的故事很好,很诱人,但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要分析清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自己的买房计划和贷款计划,把贷款买房演绎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不要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陷阱。
这个故事相信现在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意如下: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
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我无从得知,只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热血沸腾,开始反思中国人传统的不该欠债的观点。一夜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
举债买房
我的男友就是上述贷款买房思想的坚决拥护者。我幼承家训,一直认同不该欠债观点。参加工作之后,发现周围同事好友买房多为借贷购买(少数有钱人自然除外),似乎小日子过得也不错。而看看自己的工资收入,攒钱买房遥遥无期,难道真要做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太?我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之下,也逐渐认可了贷款买房模式。
去年四月,我们准备买房。我虽认同了贷款买房,但仍觉得不该借太多,鉴于我俩收入不高,顺理成章地认为不该买太贵的房子。而男友对未来大有信心,坚持要买一栋贵房子,总价43万(贵是相对当地情况而言的)。两人观点不一,其间争执不必细说,后来以我的让步为结局。
开始买房。付两成首期9万,借贷34万,20年。算了利息,17万,足足是借款的一半,我俩不吃不喝不养老小两年半的钱。这时我发现了上面那个故事的第一个问题:借钱是要利息的,在故事中怎么不提?也就是说,买同样的一套房,中国老太要攒够43万,而美国老太要赚60万才行。还是美国老太有钱啊。有人说了,把房子先买下来,它会涨价的嘛,过了20年攒到43万也买不到这样的房了。好像说得也有道理。
接下来办各种手续。缴税,律师费,保险费,等等,共花了1万左右。手续费都要这么多!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税收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怎么不提?在中国房子买卖均收重税,不必我多说,我的房子就要交6000多元。而美国支持消费,不但买房不交税,若是贷款买的房,国家还要退所得税。而且买房后若又买更贵的房子,连卖房都免税。这里又差了一笔钱。
每月的房贷管理费水电煤气等固定支出3300元,占了我俩收入的55%.加上买房时还有部分首期是向别人借的,需要尽快归还,日子过得很紧张。去年7月,男友的妹妹没考上重点中学,为了前途,花钱买了学位,男友寄了1000元支援。随后,男友的奶奶生病,花了一大笔钱,男友又寄了1000元回家。而且刚开始时说病得很严重,估计要很多钱,一家人都发愁,幸好病情很快好转了。但借朋友的钱一直还不上,羞愧啊。这时我又悲哀地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当然不会提。我们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这只能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看来我们把生活看得太简单了,学美国老太不容易啊。
去年10月29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国家加息了。大家不要笑我们,我们才知道,原来和银行商量好了借钱,利率还会涨的!每月加了约50元,这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说,这次加息只是象征性的加一点,才刚进入加息周期呢。不知道美国老太从年轻开始供房,到临死还清贷款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美国加息减息几个轮回,有没有心情忽上忽下,终日忧心,为生活而发愁呢?
美国老太的故事很好,很诱人,但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要分析清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自己的买房计划和贷款计划,把贷款买房演绎成一个美丽的故事,不要让它变成一个美丽的陷阱。
这个故事相信现在不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大意如下: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贷款买了一栋房子,住了进去,每天工作还贷。直到临死的前一天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
这个故事起源于何时我无从得知,只知道这个故事令无数的国人热血沸腾,开始反思中国人传统的不该欠债的观点。一夜之间,借贷买房成为时尚,若有人出声提醒,不要欠太多钱,透支未来是有危险的,则会被认为是落伍了,思想陈旧。
举债买房
我的男友就是上述贷款买房思想的坚决拥护者。我幼承家训,一直认同不该欠债观点。参加工作之后,发现周围同事好友买房多为借贷购买(少数有钱人自然除外),似乎小日子过得也不错。而看看自己的工资收入,攒钱买房遥遥无期,难道真要做故事中的中国老太太?我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之下,也逐渐认可了贷款买房模式。
去年四月,我们准备买房。我虽认同了贷款买房,但仍觉得不该借太多,鉴于我俩收入不高,顺理成章地认为不该买太贵的房子。而男友对未来大有信心,坚持要买一栋贵房子,总价43万(贵是相对当地情况而言的)。两人观点不一,其间争执不必细说,后来以我的让步为结局。
开始买房。付两成首期9万,借贷34万,20年。算了利息,17万,足足是借款的一半,我俩不吃不喝不养老小两年半的钱。这时我发现了上面那个故事的第一个问题:借钱是要利息的,在故事中怎么不提?也就是说,买同样的一套房,中国老太要攒够43万,而美国老太要赚60万才行。还是美国老太有钱啊。有人说了,把房子先买下来,它会涨价的嘛,过了20年攒到43万也买不到这样的房了。好像说得也有道理。
接下来办各种手续。缴税,律师费,保险费,等等,共花了1万左右。手续费都要这么多!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税收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怎么不提?在中国房子买卖均收重税,不必我多说,我的房子就要交6000多元。而美国支持消费,不但买房不交税,若是贷款买的房,国家还要退所得税。而且买房后若又买更贵的房子,连卖房都免税。这里又差了一笔钱。
每月的房贷管理费水电煤气等固定支出3300元,占了我俩收入的55%。加上买房时还有部分首期是向别人借的,需要尽快归还,日子过得很紧张。去年7月,男友的妹妹没考上重点中学,为了前途,花钱买了学位,男友寄了1000元支援。随后,男友的奶奶生病,花了一大笔钱,男友又寄了1000元回家。而且刚开始时说病得很严重,估计要很多钱,一家人都发愁,幸好病情很快好转了。但借朋友的钱一直还不上,羞愧啊。这时我又悲哀地发现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一样的,故事中当然不会提。我们双方父母都是农民,没有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这只能是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看来我们把生活看得太简单了,学美国老太不容易啊。
去年10月29日,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日子记忆深刻,国家加息了。大家不要笑我们,我们才知道,原来和银行商量好了借钱,利率还会涨的!每月加了约50元,这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在说,这次加息只是象征性的加一点,才刚进入加息周期呢。不知道美国老太从年轻开始供房,到临死还清贷款的过程中,又经历了美国加息减息几个轮回,有没有心情忽上忽下,终日忧心,为生活而发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