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将拥有一处房产,搭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家当作一个美梦的话,那么挑选与购置的过程无疑更像一场噩梦,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大概在几个月前,我萌生了购房的想法,当时北京房价可谓涨声不断,只是仍旧有一些专家时不时会站在报端煞有介事地说上几句:北京房价不久将如上海一般骤降。尽管如此,这样的言论对我这个只为自住、丝毫没有投资想法的人,并没有多少影响,原因很简单:合适的位置、满意的户型,终归不多,何况还得有着可接受的房价。
在一番短暂而务实的看房后,我很快有了目标楼盘,噩梦也恰从此时开始。作为一位有着些许房地产行业采访经验的记者,我深知房地产买卖中售楼人员的一些惯用伎俩,比如当你对某个楼层的某个户型颇为动心,并犹豫不决时,售楼人员通常会善解人意地奉劝你要赶紧做决定;而当你苦苦哀求能否先留给自己时,售楼人员则会微笑着且坚持原则地说:“抱歉我们确实给您留不了,我们是以交付定金为标准的。”……即便对销售技巧了如指掌,轮到自己的时候,依然是上赶着给开发商送去了辛辛苦苦的血汗钱。
紧接着是做贷款,原本想着既然成为银行编外员工已成为板上钉钉的事,那我总有权利选择做哪家银行的员工、为哪家银行贡献吧。谁知我甚是高抬了自己。看似选择颇多的贷款形式——商业贷款、贴息贷款、公积金贷款,到了购房者这儿则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变成了实质意义上的必然单选。从这一点看,笔者所购的楼盘还算是好的,人家至少提供这三种选择,不像一些狂妄的地产项目只做商贷。但即便如此,我还是甚为狼狈,因为笔者公积金为“国管”,据说办起贷款手续极为麻烦,时间也甚长,以至连一些专做贷款的律师事务所都不愿赚这份儿钱。无奈之下,只得转变策略,另觅他径,让公积金幸在“市管”的男朋友当起了名副其实的房主。
只是,至今我仍旧愚钝地难以理解,原本是为公薪阶层购房者提供实惠与方便的公积金,缘何使用起来如此烦琐与费劲呢。显然将责任归于开发商实不公平,那么,公积金的管理部门是否该低下高傲的头,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回看得见的实事呢。
待所有手续办好后,我总算正式加入了还款一族,每月初按时往指定账户存钱。由于是期房,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入住,所以几个月下来,竟没有了准业主的兴奋。只是一天朋友的一句话,又让我神经质般地开始有些担心。朋友是做律师的,天天接触一些各式各样的案子,据他说最近几年业主与开发商、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官司成了他们律所的主要业务。几个月前,朋友接到了一桩案子,业主在交付了定金及几个月的贷款后,忽然发现售楼处人走楼空,开发商也难觅踪迹。“你们那售楼处还在吧?”朋友半开玩笑的一句话,倒令我有些担忧。想来,自从成为准业主后,竟还未与卖给我房子的售楼小姐联系过,自然也就不知道当日那间豪华陈设的售楼处是否还在,担心之情可想而知。我当日即拨通了售楼处的电话,还好电话那边即刻传来了悦耳的声音。只是自此,开放商卷款而逃竟成了我梦中的一幕。
此后,我周边一些甚为八卦的朋友便开始热心地帮忙打电话给售楼处,查开发商的勤。一日,一朋友兴奋地告诉我:“你猜我今儿给你们那售楼处打电话,怎么了?”还没等我反应,朋友立刻自问自答道,“你那房子涨了,一平方米涨了1000呢。”就这样,我心理美滋滋地过了一个月,盘算着自己也无意间投资了一把,不高兴,那是装的。
又过了一个月,从一起买房子的同事口中得知,我们买的那楼盘房价又涨了不少。这一回,兴奋不再,因为实在不知这狂涨的房价是市场所需,还是开放商精心设计的结果。
与此同时,新一轮的担心也随即开始,“有价无市”成了我最大的心病,虽说并非投资,但眼睁睁看着房价在涨,却丝毫感受不到其所带来的实在利益,真不知道这是中国房地产颇具特色的产物,还是普遍的世界性规律。
我的担心与噩梦远未停止,比如,房产证能否顺利拿到,比如小区规划能否丝毫不改,比如维修基金能否物尽其用,比如物业会否傲慢欺人……只好等住进房子再看了。对了,能否顺利、准时地入住才应该是我先要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