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正在拆除甘肃玉门市世纪广场的地面(10月27日摄)。 10月底,记者在甘肃省玉门市新城区采访时发现,该市2003年8月刚投巨资建成的广场,因领导认为标准还不够高,在今年10月份中旬又扒掉地面重新建设,其新建总投资达1500万元。当地群众说,作为一个人口不到19万的县级市,这种做法实在是劳民伤财。
新广场毁了重建 甘肃玉门市世纪广场的开创未来雕塑
甘肃省玉门市人口18.9万人,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4亿元。近年来,玉门市开始了迁城之旅,迁城费用总计需要7亿多元,目前资金只到位了3亿多元。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玉门却仍在城市建设中大手大脚。该市2003年8月建成的世纪广场,在今年10月又扒掉重建,其新建总投资达1500万元。(《人民日报》11月19日)
一年财政收入1亿多元,搬迁却敢花掉7个亿———小小一个县级市,搬一个家要花掉全市5年的财政收入,这样的豪华搬迁,能不令人咋舌?
舆论质问:“穷人为何要摆阔?”依我之见,这一问应有一字之改:“穷人为何能摆阔?”正如老百姓所说,要是折腾的是官员自己的钱,他们还会这糟蹋吗?其实,正因为折腾的是公共财政,并且没有钱可以靠贷款弄到钱,一些官员才会一拍脑袋就“大干快上”,脑袋一拍又“推倒重来”。
要制止“穷人摆阔”,必须有治本之策,这就是给政府举债套上“笼头”。一直以来,因为对政府负债缺乏制约机制,在监管不力的条件下,银行成了地方政府的“钱罐子”,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想啥时候拿就啥时候拿。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债务风险危如累卵。企业还不了债可以申请破产保护,政府欠一屁股债,最终要靠纳税人来还。
对政府举债立出规矩,用制度杜绝违规举债,对盲目举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不仅可以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风险,而且对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大搞形象工程,也可起到釜底抽薪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