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4 13:41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九月六日
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的规定,特编制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种类预测
我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预计2004年发生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贺兰山沟口地区以泥石流为主,矿区不排除发生崩塌、地面塌陷灾害的可能。
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分布
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根据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人为活动及历史上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将我区划分为以下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一)彭阳县红河、茹河流域滑坡、崩塌、泥石流区;
彭阳县地质灾害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危险性等都比较大,仅列为滑坡重险点的就达48处,涉及11个乡镇,险区群众659户3503人,去年又有小岔乡、王洼乡的6处出现险情,防灾形势非常严峻。
(二)张(易)??隆(德)、泾源??隆德公路及沿线滑坡、崩塌段;
2003年,张隆公路边坡的危岩体发生崩塌,造成交通中断。
(三)西吉县葫芦河流域红耀??马建??王民??兴隆滑坡、崩塌、泥石流区;
该区域的滑坡隐患绝大多数为老滑坡,数量多,规模较大。主要有以下村组;马建乡白虎村中脑组、长坪组、店坪组;红耀乡前庄村北川组、兴平乡赵脑村赵脑组和三河乡新堡村新堡子组。其中,马建乡白虎村中脑组、新坪乡赵脑村赵脑组、三河乡新堡村新堡子组属于滑坡重险点。共涉及危险点31个,险区群众678户3806人。
(四)原州区官厅炭山滑坡、泥石流区;
(五)海原县曹洼杨明?李俊滑坡、崩塌、泥石流区;
(六)隆德县好水凤岭乡崩塌、滑坡区;
(七)同心县折死沟滑坡、泥石流区;
(八)灵武市东山泥石流区;
(九)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沟矿区地面塌陷区;
(十)处于山区的旅游区(点)。
三、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及威胁对象和范围
截止到目前,全区共发现地质灾害特重??较重危险点110处,其中滑坡点98处,泥石流点8处,危岩体4处。各险点的基本情况及监测责任人见附表1、附表2及附表3.
四、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预测
(一)自然因素。持续性降雨、大暴雨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区每小时降水量在25mm以上、每天降雨量在50mm以上时,在具备成灾地质环境条件的地段,即可诱发地质灾害。另外,地震亦可导致大范围的次生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
(二)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黄土丘陵区修造人工梯田,坡面植被的破坏使坡体失去保护,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崩塌;依山建房、建厂、修建铁路、公路等工程开挖斜坡,降低坡体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或受振动而引发滑坡、崩塌;采矿形成的废渣、废石在洪水沟道中乱堆乱放,是造成矿区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地下采矿活动造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使上部岩、土体失去支撑,从而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产生。
五、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预测及重点防范期
我区一般每年6月开始进入汛期,暴雨多集中于6、7、8、9四个月。汛期强降雨时段是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最危险时段,其它时间若发生短期强降雨,也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6、7、8、9四个月和短期强降雨时段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组织与制度措施
1.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加强和完善领导责任制。
2.各市、县(区)人民政府都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制定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度计划和预算,确保潜在的地质灾害得到及时调查、勘查和治理。
3.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保证。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由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市、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组成。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区大型及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行动决策和指挥;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行动决策和指挥;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行动决策和指挥。
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4.各市、县(区)要成立由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并明确责任,应急分队要贴近实战进行不定期的演练,以提高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要结合实际,建立本市、县(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将灾害危险点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5.认真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汛期各市、县(区)、乡(镇)、村、矿山企业和有关单位都要有专人值班,遇降雨天气时,要昼夜值班,危险点至少要有2名险情巡视人员。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汛期地质灾害的巡回检查力度,原则上汛期每月轮回检查一次,大雨、暴雨过后检查一次。重点检查灾害监测情况、灾害隐患点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有无新的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出现。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出现险情时,由当地人民政府适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工作。
6.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必备的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照《国务院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的责任。
7.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图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监测预报措施
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由辖区政府和当地乡(镇)、村或厂矿企业负责组织实施。监测任务要落实到人,每次监测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将监测结果报送本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气象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1.滑坡的监测
(1)监测内容:附表1中所列滑坡危险点均应进行群测群防,主要监测坡体裂缝的发展(裂缝相对位移)。
(2)监测方法:在沿主裂缝延伸方向分两端和中部各设一组监测点,监测点2个一组,分设在裂缝两侧(滑坡母体与预滑体),采用固定标尺(水泥桩),定期测量两个标尺间的距离,以观测裂缝的发展(包括裂缝的宽度、垂直变化和长度延伸),以第一次测得数据作为基数,以后定期观测。
(3)监测时间:一般季节每月监测1次,汛期每5天监测1次,遇降雨要增加监测频率,每天至少3次。
2.汝箕沟煤矿生活区危岩体的监测
该危岩体是较严重的灾害点,危害较大。经简易监测,危岩体活动比较明显,脱离母体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大。虽然危岩体下原来受威胁较大的清真寺已搬迁,但在其东侧和南侧仍有部分民宅、道路行人受其威胁,应引起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进行重点监测。
(三)工程措施
1.滑坡的预防
对于规模较大的滑坡灾害隐患,预防应以避让为主,实施异地搬迁。对于规模较小和受威胁的村民暂时无法搬迁的滑坡灾害隐患,应将坡体的裂缝及时填埋、夯实,尽量减少降雨沿坡体裂缝的渗入。汛期要在滑坡体上方的适当位置开挖分水沟或挡水坝,以减少斜坡内其它雨水进入田内,并及时排除危险点田内积水。要认真做好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资料预测滑坡的发展和危险程度,当滑坡不可避免时,应及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迅速将危险区的村民搬迁撤离。
2.汝箕沟矿生活区北危岩体的治理
应尽早搬迁危岩体可殃及的居民及公共设施,或采取爆破方法削平危岩体。
3,矿区地面塌陷的防治
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石嘴山矿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区,为了防止降雨、洪水进入塌陷区,可以在塌陷区外围修造截水旁引沟坝,以扼止洪水对矿井的侵袭。塌陷区内的居民应分期分批地搬迁,以避免塌陷灾害隐患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以利今后塌陷区内生态环境的治理。
附表:
1.滑坡重险点分布及监测责任人一览表(略);
2.泥石流重险点分布及监测责任人一览表(略);
3.危岩体分布及监测责任人一览表(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