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特指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安全性评价本质上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实践方法,国外也称为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估,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为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证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分别对应电力安全性评价中查找问题、分析评价、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各阶段的工作。
(1)危害辨识
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重大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危害辨识的方法有多种,电力安全性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针对供电企业生产设备系统、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定义了详细的检查项目,供电企业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进行选取和补充,形成切合实际的检查评价标准。查评时首先层层分解评价项目,明确各自应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方法,各责任人根据检查表中的项目一一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企业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风险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
电力安全性评价中采取了一种半定量的方式,分别对查评表中各部分的查评内容设定一个标准分,并且规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查评时根据检查的实际结果进行评分,通过分析最终的相对得分率,了解各专业中危险因素的多少,以判断安全基础的牢固程度。
(3)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保证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电力安全性评价必须针对查评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内容、完成期限、工作负责人和验收人。各单位定期检查和督促各部门整改计划完成的情况,对未完成和整改效果不好的部门进行考核。
缺乏风险意识严重影响了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效果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安全性评价方法在电力企业得到普遍应用,取得了效果。但另一方面,其风险管理的实质并没有被完全掌握。在不断发生的各类原因造成的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中,人为因素、管理漏洞仍然是主要原因,同样性质的事故反复发生,风险意识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尤其在生产一线,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 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
(2) 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3) 缺乏风险评估能力,不能正确估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因忽视简单、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酿成人员伤亡的惨重事故。
(4) 缺乏风险控制的手段,对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尽管有所认识,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电网安全主要表现在外力破坏、自然灾害、网架结构薄弱、发展滞后等方面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应用风险管理的要点
风险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至今,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很多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风险管理领域包含一整套科学的危害辨识和分析方法,综合采用了各种统计方法和管理技术,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更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在安全性评价中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增强参与人员尤其是基层班组对于危害形成原因的理解,自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危害辨识能力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1)动态的评价内容管理
风险具有可变性,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导致风险产生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电力体制的改革,电网规模的发展,新设备和技术的使用,管理思路的变更,电力生产面临新的挑战,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安全性评价中用于辨识危害的查评表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保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时效性,企业应定期结合生产实际对评价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调整。修订周期可以与评价周期相一致,上一轮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整改措施纳入本轮评价中;将新增的生产现场运行设备、各项反事故措施、运行规程和规定纳入本轮评价内容;删除已经过时及不适合的内容。
应用JAT Safety 2008组织安全性评价工作,上一轮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整改措施会自动纳入本轮评价中,相关检查条目会特别标识,作为自评、专家评价和复评中的必查项。在对评价标准和查评依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系统将自动列出自上次内容修订以来新的或变更的规章制度和措施;现场作业操作的变化或工艺的改变;新、老设备型号的变化。用户可以基于这些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现有的查评内容、查评依据进行补充和调整。
(2)深排细查,危害辨识到点到位
在安全性评价中进行危害辨识的关键是各责任人严格遵循下发的评价项目、查评方法和依据,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客观、公正的进行排查,不遗漏任何一个查评对象。
(3)深入分析风险成因
风险管理强调找出问题的根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危害被识别,问题被发现后不能就此万事大吉,还必须深入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潜在原因,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才能防止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一些参与人员认为安全性评价是重复劳动,和平时生产活动中进行的检查工作相雷同,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安全性评价除了强调查找问题,更注重进行问题的分析,尤其对于一些在各类检查中多次发现的共性问题,必须追本溯源,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发生的机理。以设备缺陷为例,安全性评价不能只做到发现缺陷为止,还必须认真分析造成缺陷的原因究竟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设计、施工或维护不当。
为了能够找到真正的、根本的原因,分析阶段要综合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和管理技术,JAT Safety 2008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安全分析方法和工具,比重图、直方图、曲线图和主次图用于分析共性的问题,主次图、事件树和事故树用于进一步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4)风险量化评价,定位安全基础薄弱部位
尽管安全性评价采用的是半定量的方式对电力企业安全基础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对于发现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仍然具有较强的指示性。
(5)妥善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安全性评价重在整改,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大幅度减少频发性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实施安全性评价的企业必须针对查评中发现的问题及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因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异常和缺陷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要分部门、分专业、班组进行整改;对于根源性的问题以及相对得分率低的薄弱部分,通常是体系本身的问题,必须由企业领导牵头整改;对于人为因素产生的问题,需要结合“标准化作业”和“危险点分析”,从规范人的行为入手,结合作业现场、生产岗位进行预防和控制。
(6)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发生。因此安全生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安全性评价开展完了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安全性评价中发现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控制工作才刚开始。企业必须结合危险源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确定监测方法,检测周期,将每个危险源都落实到责任人,对于重大的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演习。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